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李佩怡博士"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看不見說不出的「痛」-不孕婦女的失落、悲傷與自我調適之質性研究
    (2009) 詹豐毓
    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孕婦女遭受不孕症的侵擾而對個人產生的影響、失落與悲傷反應,以及不孕婦女如何因應失落進行自我調適。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方式,共訪談三位不孕婦女,整理和分析所得之訪談資料,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孕症對不孕婦女的影響:茫然與忙碌於醫療措施中、婚後家庭成為生育壓力的來源、朋友的關心是打擊也可能是真誠的關懷、生活因不孕而產生轉變或帶來不便、污名的偏見與否定如此沈重。 二、不孕婦女的失落與悲傷反應 (一)不孕婦女的失落內涵:失落了對醫療團隊的信任、自我價值感與生命意義的陷落、與夫家家人關係品質的轉變、人際關係的隔閡、治療副作用帶來健康的疑慮。 (二)不孕婦女的悲傷反應:包括認知層面、情緒層面、行為層面及靈性層面的悲傷反應 1、認知層面的悲傷反應:不孕婦女會認為無法懷孕是自己的錯、疑惑別人懷孕 為何如此輕而易舉,何以自己如此困難?容易否定自己而在做事前籠罩著事 情的結果可能會失敗的灰色想法、也會出現非常納悶沒有孩子的我,怎會在家中受盡欺負而委屈求全的想法。 2、情緒層面的悲傷反應:對不孕的降臨感到不知所措、否認且無法置信自己會 不孕、緊張與焦慮懷孕是否成功、生氣公婆以生育評估個人價值、受孕失敗 產生挫敗感、懷孕期望破滅的反覆煎熬、孤立無援的孤單感、受孕結果落空 後的沮喪與難過、承受生育壓力的暴躁情緒與不耐煩、生命中沒有孩子是個 遺憾。 3、行為層面的悲傷反應:藉由減少回夫家次數以逃避壓力情境、減少出席朋友 聚會場合、藉著忙碌轉移注意力,避免一再面對不孕的負面情緒、以哭泣宣 洩情緒。 4、靈性層面的悲傷反應:無法置信不孕怎麼會降臨在自己身上、疑惑別人懷孕 如此輕而易舉,何以我如此困難?內心納悶問蒼天:善良的我怎會無子? 三、不孕婦女因應不孕失落之自我調適:包括認知層面、情緒層面、行為層面及靈性層面的自我調適 (一)認知層面的自我調適:接受不孕的遺憾,正向思考無子的好處、重新找回 個人價值與自我認同、接受不孕的身體、告訴自己:已經努力嘗試懷孕, 問心無愧且不留遺憾、轉化眼光放在擁有的幸福。 (二)情緒層面的自我調適:以哭泣宣洩情緒,向先生表達難過的心情、抒發心 情,有助於療傷止痛。 (三)行為層面的自我調適:轉移焦點,避免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沼、將愛轉化至其他家人或學生身上、與家人共處、避開衝突與傷心的來源、主動和先生提出,不刻意配合醫囑而行房、藉由休閒運動抒解壓力、與同為不孕的病友談個人經驗、相知相守的兩人世界規劃。 (四)靈性層面的自我調適:父親生命的殞落是個點醒,學習自我照顧、因果輪迴觀為無子的遺憾找到出口。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給不孕婦女、醫療相關人員、諮商心理人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高中青少年知覺父母長期衝突的因應及其影響之質性研究
    (2011) 蕭玉潔; Hsiao Yu Chieh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青少年知覺父母衝突的當下因應、以及面對父母長期衝突後的因應策略與影響。本研究是以質性研究的詮釋學精神,透過深度訪談方式,共訪談三位高中青少年,整理和分析訪談資料,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青少年知覺父母衝突當下的因應 青少年採取承受式的因應而累積出心理傷痕,或採拒絕式的因應以求自我保護,而成長對因應衝突有階段性的意義,但以增強自我保護性為主;且無論衝突因應為何,皆已成為青少年記憶裡的傷痕經驗,使其對人際衝突較為敏感,並且養成隔絕感覺的自我保護習慣。 二、青少年面對父母長期衝突的因應 青少年面對父母長期衝突後,會發展出一套因應的自處之道,並採取解決衝突原因的行動與想法,以因應長期衝突帶來的壓力。此外,青少年會在家庭裡呈現不同的角色與作為,以尋求自我的生存空間,並在父母冷戰的時候稍做喘息。 三、父母長期衝突對青少年的影響 父母長期衝突會影響青少年自信與自卑的自我概念,以及青少年正在建構的信念,包括自我保護或鞭策的生存觀及未來規劃,其次,經歷長期衝突的經驗,會使他們對家庭概念有親密與疏離的矛盾感、質疑親密關係的信任感,並影響其將來的兩性情感觀。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提供給諮商輔導人員、教育工作人員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