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曾國亮"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介入效果研究 --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一年級高度近視學生為例(2016) 曾國亮; Tseng, Gow-Lieng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發與驗證一套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做為研究理論基礎,加入成人教育的特殊元素來設計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介入課程,探討大學生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介入的效果。本研究採等組前後測及後後測真實驗設計,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一年級高度近視學生為研究母群體,在103年度大學部新生體檢時,初步篩檢出近視度數(球面當量)600度及以上的學生,願意參加研究者按照研究計畫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接受本研究研發之「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課程,兩組學生於前測、後測及後後測時進行問卷調查。有完整三次問卷資料者始納入研究資料的統計,統計方式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來鑑別實驗組與控制組間的差異。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 全體研究對象在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介入前,對於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知識的了解程度在及格邊緣,且欠缺防治行為概念。綜合自覺罹患性及自覺嚴重性的結果,全體研究對象對於高度近視併發症威脅性的感知相當高,而研究對象的自覺行動利益的價值可能沒有被釐清,存在「知易行難」的行動障礙。絕大多數的研究對象的周遭環境缺少行動線索,研究對象也很少主動搜尋媒體網路上的行動線索。對於切身相關的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知能略顯不足,只有制約式反應的自我效能,而預防性健康行為的自我效能不佳,健康行為偏向被動。 二、 針對大學高度近視新生實施「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介入後的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評估顯示,教育介入可有效增加學生對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知識,並可透過觀察學習、情境模擬、言語說服等課程,提高並維持自我效能,雖在整體行為意向中只見到立即效果,但是防治行為中的「自我檢查行為」具有延宕效果。表示教學介入對實驗組學生確實產生教育效果,產生了行為改變。 目前台灣大學生的生活環境中,相關的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資訊相當不足,也沒有一套有效的課程與教材教具,本研究所設計的課程與特殊教具,針對提升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知識、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向,經研究證實具有相當成效。日後於學校或相關衛生單位實施防治教育宣導時,應可多加運用推廣,建立高度近視族群健康自主管理概念,達成高度近視併發症「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防治效果。Item 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介入效果研究:以北部某大學一年級高度近視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7-12-??) 曾國亮; 陳政友; Gow-Lieng Tseng, Cheng-Yu Chen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與成人教育為理論基礎,設計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介入課程,以探討在大學生教育介入的效果。本研究採等組前後測及後後測真實驗設計,以北部某大學一年級高度近視學生為研究母群體,在103學年度大學部新生體檢時,初步篩檢出近視度數(球面當量)600度及以上的學生,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接受本研究研發之「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課程,兩組學生於前測(9月)、後測(10月)及後後測(11月)時進行問卷調查。統計方式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鑑別實驗組與控制組間的差異。統計結果,實驗組的後測成績在「知識」、「自我效能」及「預防性健康行為」三變項明顯高於控制組。但在後後測時,實驗組成績只有在「自我效能」及部分「預防性健康行為」,即「自我檢查」兩變項明顯高於控制組。針對大學高度近視新生實施「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教育」介入後的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評估結果顯示:教育介入可有效增加學生對高度近視併發症的防治知識,並可透過觀察學習、情境模擬、言語說服等課程,提高並維持自我效能,雖在整體行為意向中只見到立即效果,但是防治行為中的「自我檢查」仍具有延宕效果,表示教學介入對實驗組學生確實產生教育效果,造成其行為改變。目前臺灣相關的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資訊相當不足,也沒有一套有效的課程與教材教具,本研究所設計的課程與特殊教具,針對提升高度近視併發症防治知識、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向,經研究證實具有相當成效。日後於學校或相關衛生單位實施防治教育宣導時,應可多加運用推廣,建立高度近視族群健康自主管理概念,達成高度近視併發症「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