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彭宥芯"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海頓《第104號交響曲》之指揮研究
    (2011) 彭宥芯
    大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數十荏苒、窮盡畢生之力來發展當時正萌芽中的交響曲和奏鳴曲曲式,在樂器的運用和音樂的段落間,建立了一個古往今來的遊戲規則;讓後來的音樂家只要想創作交響樂曲,便會依照這個規則來進行,這是海頓劃時代的成就;這對音樂界而言,是個了不起的貢獻,因而後世尊稱他為「交響樂之父」。 本論文第二章從當時18世紀初到18世紀末,橫跨了巴洛克後期和古典樂派前期的時代背景、海頓的生平及作品、及數量龐大的交響曲著手;第三章則是透過分析總譜,嘗試理解作品的形式風格、和弦配搭、樂器組成、樂章數目以及和聲結構等等,嘗試揣摩音樂的本質及作曲家的原始初衷;第四章則從指揮的角度詮釋此曲,詳閱指揮學、參考器樂專書,搜集各指揮名家之有聲資料,培養對音樂感受的敏銳度,並分析音樂本身特徵的關聯性,音樂流動性的差異,以及音樂段落的處理模式;並融合各家觀念與論述,以兼容並蓄的觀點及信念,建構出自己注滿靈魂的樂曲詮釋;第五章為結論,筆者希望藉由此研究,了解作曲家與作品之間的關連性,幫助筆者在詮釋此曲時,除了對樂譜本身的理解,更能了解作曲家創作的此曲的語意與內涵。 希望讀者藉由本論文,可以更深入了解海頓第104號交響曲,也同時了解身為一位指揮家必須要學習將抽象的意念、聲音的詮釋、作曲者的創作意念,以及音樂協調性的展現;而樂團的「指揮」便是擔負這項極其精細工作、重責大任的雕塑者。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