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馨方"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性別平權在家事調解中的實踐
    (2014) 張馨方; Chang, Sin-Fang
    我國地方法院家事調解制度施行已十餘年,近年來因民間團體和學者的倡導,家事調解委員的性別意識相當受到關注。家事事件涉及夫妻及其家庭的紛爭,身為中立、第三者的家事調解委員,在協助當事人的過程,對當事人所發生的紛爭的解讀和評估、促進溝通的過程,是否會因為性別差異而持有不同的標準和策略,若家事調解委員對當事人持有性別不平權的認知和態度,將有可能使得當事人在家事調解的運作過程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本研究欲探討台灣北區地方法院家事調解委員如何理解、處理與性別議題有關的實務議題,以及如何實踐性別平權。因此,研究者先於台北地區某地方法院觀察一位家事調解委員的實務工作,瞭解家事調解實務運作的過程,為期三個月,共10件。再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訪談三位社會工作、兩位心理輔導及兩位其他專業背景之家事調解委員,共七位家事調解委員,彙整其在家事調解實務常見的性別平權議題,並描繪家事調解委員在不同的性別議題的實務經驗及工作策略。 本研究觀察的結果發現,家事調解委員在處理不同訴由的家事紛爭,雙方當事人衝突程度越高、紛爭越複雜,調解越不易。在調解過程,家事調解委員針對不同家事糾紛都需有足夠的性別平權知能,並同時給予對等的發言機會,適時地運用個別會談,以達到實質中立、公正的平權。而深度訪談的研究結果分成五個主軸:家庭性別角色分工、夫妻性關係、家屬紛爭、子女權益、剩餘財產分配進行討論。研究結果發現家事調解委員在不同家事紛爭議題會彰顯不同程度的性別平權意識。 一、 家庭性別角色分工、夫妻性關係、剩餘財產分配議題:家事調解委員性別解讀較具有性別平權意識,僅有少數幾位家事調解委員在特定議題的性別意識較模糊或難以實踐性別平權。 二、 家屬紛爭、子女權益議題:部份家事調解委員受傳統父權社會、生物論性別觀影響,展現較為不平權的性別意識。 最後,研究結論以家事調解委員的專業背景來討論,社工專業背景家事調解委員較具有性別平權觀,能理解後天社會對性別的影響,同理雙方當事人所處位置的處境,其他專業背景之家事調解委員則有些具有性別彈性化及平權思維,有些則在不同紛爭議題受傳統父權思維的影響,家事調解委員的性別平權意識程度仍受其專業所學影響。本研究建議未來家事調解訓練課程的規劃融入多元的性別議題,並對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其他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社會投資形模與其責信之研究
    (2009) 張馨方
    研究目的—社會投資源自於社會企業中,企業社會責任底下的一環,它之所以會興起,主要原因是在解決傳統捐贈效能的問題,然而,由此所衍生出的核心價值之衝突,使得捐贈者/企業與受贈者/非營利組織往往在社會投資的模式中,無法達成雙方平等自主的可能性。故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投資的內涵及其樣態,與其所需的責信機制架構,以開創彼此在社會投資策略中的雙贏局面。 研究問題—為了達成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在社會投資模式中的雙贏局面,瞭解社會投資之模型與其責信內涵,則為本研究的重點所在。據此,本文擬探討以下三個研究問題:1.何謂社會投資?社會投資的責信內涵為何?2.何謂社會投資之模型?社會投資的整體概念為何?3.各種社會投資的樣態,其所需要的責信機制為何?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資料搜集的部份將透過文獻探討的方式來進行;在資料分析的部份則將透過次級資料分析法中的彙總/後設研究法來進行;在研究對象的部份,因本文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在社會投資與其相關的責信議題,故社會投資及其責信內涵即為本文之研究對象;而在分析單位的部份則是著重在企業組織及非營利組織的組織層級。 研究發現—就社會投資的樣態而言,本研究根據社會投資之形模過程,建構出狹義的社會投資、公益創投、許可同意、以業務為基礎的倡導、贊助、聯合議題倡導、社會合作社、微額貸款/微型創業、社區企業、庇護工廠、公益平台等十一種社會投資的類型,其中,並區分為由企業或由非營利組織所主導的兩種樣態。而就社會投資之責信內涵而言,本研究是採用Suchman對於合法性的解釋,即實用性合法性(成文法)、道德性合法性(不成文法),與認知性合法性(內化)的概念,以及責信的控制機制,即強制力、規範及誘因的面向來建構出社會投資之責信架構。 關鍵字:社會投資、社會企業、責信、企業社會責任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資優學生情意發展課程之規劃設計與執行成效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12-??) 蔡瑩蓁; 張馨方; 于曉平; Ying-Jhen Cai, Sin-Fang Jhang, Siao-Ping Yu
    本文針對資優學生的情意特質與適應探討情意發展課程實施之必要性,並分析相關的理論依據與臺灣情意發展課程推動現況,最後針對一項實際執行之情意發展課程為例加以介紹,並透過學生的回饋與實施後的反思,提出資優學生情意發展課程實施時應著重的方向,提供資優教育工作者參考。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