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瓊安"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動補結構「V+好」與「V+完」完成語義之異同 ——以語料庫為本的研究(2020) 張瓊安; Chang, Chiung-An本研究探查動補結構「V+好」與「V+完」於完成語義表達的異同,為了從客 觀的角度討論台灣地區的使用情況,以中央研究院的平衡語料語料庫作為語料來 源,從語義分析探討動補結構,並且應用 MARVS 理論(Huang et al., 2000)進一 步探討動補結構的內部事件。 本研究以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語料庫查詢所有動補結構「V+好」和「V+完」 的組合,應用中文詞彙網路查詢所有「好」和「完」的語義,為了囊括所有詞彙 語義,也於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查詢詞義。 在探討動補結構「V+好」和「V+完」時,先討論與之結合的動詞成分,再分 析動補結構的語義以及內部的事件類型。研究結果發現,能夠與補語成分「好」 使用的動詞除了表達一般的動作行為,其動作本身還可能帶有製造某物或達成某 個狀態,動補結構「V+好」在表達完成語義的同時,通常也都帶有新狀態的產生; 動補結構「V+完」中的動詞種類多元,但主要是表達一般的動作行為,所以在動 補結構「V+完」表動作完成時,並無強調新狀態的產生,僅說明動作的結束。最 後,從語法、語義和語用三個方面討論兩者的使用情況。 根據研究結果,動補結構「V+好」與「V+完」的使用差異極大,動補結構 「V+好」更多時候是用來表達動作狀態,且兩者在表達動作完成的語義方面往往 帶有不同的語用功能。Item 掌性銠金屬雙烯錯合物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2018) 張瓊安; Chang, Chiung-An本論文探討銠金屬與掌性雙環[2.2.1]雙烯配基形成之催化劑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內容分成下列兩部分。 一、 一價銠金屬/掌性雙環[2.2.1]雙烯配基催化烯醇醚基三氟硼酸鉀鹽試劑對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進行不對稱1,4-加成反應 利用一價銠金屬以及掌性雙環[2.2.1]雙烯配基L1及L6形成之催化劑催化烯醇醚基三氟硼酸鉀鹽試劑2對環狀及鏈狀之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1進行不對稱1,4-加成反應,可得到最高>99%之產率(13–>99%)及>99.5%之鏡像選擇性(44–>99.5% ee)的加成產物3。加成產物3ha可經由水解反應得到具有掌性中心之1,5-雙羰基結構23a,改善傳統由醛進行麥可加成反應(Michael addition)時會遇到加成產物為外消旋混合物;以及易有醛醇反應(aldol reaction)副反應發生之缺點。 二、 銠金屬(I)/掌性雙環[2.2.1]雙烯配基催化芳基硼酸試劑對α-酮酯化合物進行不對稱1,2-加成反應:(S)-Flutriafol的合成 利用一價銠金屬以及掌性雙環[2.2.1]雙烯配基L6形成之催化劑催化芳基硼酸試劑10對α-酮酯化合物76進行不對稱1,2-加成反應。僅需使用0.5 mol %之低催化量的一價銠金屬催化劑,即可得到最高達99%之鏡像選擇性(90–99% ee)及最高>99%之產率(2–>99%)的加成產物78,並成功建立具有掌性四級碳中心之α-羥基酯結構。此研究提供一個更快速、更簡單且產率更高的(S)-Flutriafol ((S)-90)新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