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炳煌"
Now showing 1 - 12 of 1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家長學校選擇權的發展與建議(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2-02-??) 張炳煌; Chang, Ping-huangItem 德國二軌並立學校制度之發展與評析(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8-03-??) 張炳煌; Ping-Huang Chang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德國二軌並立學校制度之發展,並評析改革方案之實施與影響。二軌並立學制係將文理中學以外的學校類型加以整合,形成文理中學與新的整合型學校類型並立的學校制度,近年來德國越來越多邦採用該模式改革學制,並已改變德國傳統學校制度的風貌,值得加以探究。本研究之目的為︰(1)瞭解德國學校制度由多軌分立朝向二軌並立的發展脈絡;(2)以Hamburg 和Berlin為對象,探討邦層級學校制度變革的推動歷程與政策內涵;(3)評析德國二軌並立學制變革的政策目標與實施成效,及其對臺灣中等教育發展的啟示。 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主要資料來源為官方文件、議案關係文書以及相關研究文獻。此外學校制度係屬各邦權力,故本研究再以Berlin 與Hamburg 為對象,進行個研究之分析。 研究發現或結論1. 二軌並立學制變革係為改進多軌分立學制的缺失。2. 二軌並立學制是妥協的方案,是略過文理中學的局部改革。3. 二軌並立學制重視學生的異質性,以期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4. 二軌並立學制仍是分流學制,仍難克服傳統學制階層化的問題。 研究原創性/價值1. 本研究重視政策發展脈絡,系統性呈現德國學制的新近發展,並且由教育選擇的觀點探討分流學制的設計,豐富學制研究的內涵。2. 系統性回顧相關研究成果,重視實徵性研究結果,並據以評析二軌並立學制改革的實施與影響。3. 探討邦層級的學制變革,超過傳統以國家為分析單位的研究取向,深化比較教育研究。Item 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3-??) 張炳煌; Ping-Huang ChangBologna進程帶動德國高等教育學位制度的改革,也牽動德國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革。德國師資培育制度由傳統以國家考試為畢業資格的單一階段學程架構,轉而區分為學士階段與碩士階段的學程架構。本研究旨在探討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的引進,闡述其制度架構與改革進展,並透過官方政策文件與相關研究文獻,分析改革議題的討論。本研究總結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改革的特點為:普遍採用整合性學程模式、結合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的雙重改革、呈現傳統與創新並存的風貌,以及多元課程模式的增生,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於臺灣師資培育改革之建議。Item 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3-??) 張炳煌; Ping-Huang ChangBologna進程帶動德國高等教育學位制度的改革,也牽動德國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革。德國師資培育制度由傳統以國家考試為畢業資格的單一階段學程架構,轉而區分為學士階段與碩士階段的學程架構。本研究旨在探討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的引進,闡述其制度架構與改革進展,並透過官方政策文件與相關研究文獻,分析改革議題的討論。本研究總結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改革的特點為:普遍採用整合性學程模式、結合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的雙重改革、呈現傳統與創新並存的風貌,以及多元課程模式的增生,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於臺灣師資培育改革之建議。Item 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2-03-??) 張炳煌; Ping-Huang ChangBologna進程帶動德國高等教育學位制度的改革,也牽動德國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革。德國師資培育制度由傳統以國家考試為畢業資格的單一階段學程架構,轉而區分為學士階段與碩士階段的學程架構。本研究旨在探討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的引進,闡述其制度架構與改革進展,並透過官方政策文件與相關研究文獻,分析改革議題的討論。本研究總結德國師資培育兩階段學位學程改革的特點為:普遍採用整合性學程模式、結合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的雙重改革、呈現傳統與創新並存的風貌,以及多元課程模式的增生,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於臺灣師資培育改革之建議。Item 《書評》評介《中等教育的模式與社會不均等: 一個國際的比較》(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9-09-??) 張炳煌; Ping-Huang ChangItem 橘逾淮為枳(2008-04-19) 周愚文; 張嘉育; 張炳煌Item 綜合高中政策之評鑑與改進(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12-01) 張嘉育; 周愚文; 張炳煌Item 綜合高中政策之評鑑與改進(2007-11-23) 周愚文; 張嘉育; 張炳煌Item 高中教師對於高中課程學科中心推動新課程策略之意見的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7-01-01) 黃乃熒; 張炳煌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教師對於學科中心推動新課程策略之意見。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將於民國九十五年實施,為能有效推廣新課程,並建立教育改革的回饋機制,其中之一為在全國22 個高中成立學科中心,目的在推廣新課程、蒐集教師對於暫行綱要意見及協助辦理研習。為瞭解學科中心運作之有效策略,本研究從課程資訊、資訊傳達方式、研習課程內容、意見諮詢及意見溝通管道五個向度,加以討論。由於高中課程學科中心作為課程改革的實施機制,目的在讓教師能對新課程提出回饋,並協助他們成長,因此本研究以調查教師意見為主,目的在探索學科中心學校所應扮演的積極角色,並促使教師願意積極投入課程改革,乃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二階段分層隨機取樣,共抽取46 所高中的920 位教師為樣本,回收校數為29 校,有效回收問卷為435,有效回收率為47.3,並透過統計分析,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Item 高中教師對於高中課程學科中心推動新課程策略之意見的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7-12-??) 黃乃熒; 張炳煌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教師對於學科中心推動新課程策略之意見。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將於民國九十五年實施,為能有效推廣新課程,並建立教育改革的回饋機制, 其中之一為在全國22 個高中成立學科中心,目的在推廣新課程、蒐集教師對於暫行綱要意見及協助辦理研習。為瞭解學科中心運作之有效策略,本研究從課程資訊、資訊傳達方式、研習 課程內容、意見諮詢及意見溝通管道五個向度,加以討論。由於高中課程學科中心作為課程改革的實施機制,目的在讓教師能對新課程提出回饋,並協助他們成長, 因此本研究以調查教師意見為主,目的在探索學科中心學校所應扮演的積極角色,並促使教師願意積極投入課程改革,乃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採用 問卷調查法,透過二階段分層隨機取樣,共抽取46 所高中的920 位教師為樣本,回收校數為29 校,有效回收問卷為435,有效回收率為47.3,並透過統計分析,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Item 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樂學計畫合理性評估之研究:方案理論評鑑的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4-03-??) 張炳煌; 蔡清華; 陳盈傑; Ping-Huang Chang, Ching-Hwa Tsai, Ying-Chieh Chen本研究旨在運用方案理論評鑑取徑,檢視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於樂學計畫合理性之評定,除探討政策形成背景與實施情形外,也關切政策本身的理論假設與規劃邏輯是否周延。本研究提出樂學計畫之方案理論架構為,以「多元適性、就近入學、開創均質」為基礎理論假設,開展出三條理論路徑,分別以「避免單一入學標準」、「引進對應學校概念」、「不進行跨校比較」為子目標,並依其規劃邏輯擬訂方案措施。此方案理論架構為本研究之評鑑架構,據此進行問卷調查,共有426 位教師參與研究。研究結果如下:一、樂學計畫具合理性,但各規劃邏輯合理性高低有別;二、樂學計畫基礎理論假設可解釋規劃邏輯之合理性,有助釐清方案成敗關鍵;三、不同區域國中教師對於樂學計畫合理性之評定並無差異。最後本研究提出政策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