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廖于涵"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灣學生英文分裂句之第二語言習得(2014) 廖于涵; Yu-han Carol Liao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對英文分裂句之第二語言習得情形,主要研究的議題包括第一語言轉移現象、對不同類型的分裂句之難易次序、分裂句之習得是否受對比效應之影響及英語程度是否影響分裂句之習得。本研究採用接受度判斷測驗。受試者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前者為六十位以中文為母語的大一學生,並按其英文程度分為初、中、高級三組。後者則為二十位英語母語人士。 首先,研究發現,受試者對英文分裂句的理解受到第一語言轉移的影響。在七種不同詞性的分裂句中,受試者最能接受的是名詞、無詞組、介系詞,其次是非限定性子句及副詞,再者是限定性子句,最後是形容詞。此外,針對不同的語法功能,受試者最能接受的是具修飾性的語法功能,其中又以具修飾性的名詞詞組接受度最高。在對比效應方面,受試者較能接受在對比情況下的分裂句,顯示對比效應對英語分裂句的難度有所影響。最後,在語言程度效應方面,受試者之英語程度越高對英文分裂句的接受度也越高,顯示學習者對英文分裂句的接受度會隨著其英語能力的提升而有所增進。Item 布拉姆斯《四首敘事曲》,作品十及《三首間奏曲》,作品一一七之樂曲分析與詮釋(2022) 廖于涵; Liao, Yu-Han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為德國的鋼琴家與作曲家,生於浪漫時期,創作中可見專屬於他的熱情與浪漫。他的鋼琴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本文將挑選早期的《四首敘事曲》,作品十(Four Ballades, Op. 10),與晚期的《三首間奏曲》,作品一一七(Three Intermezzi, Op. 117),作為本文分析與詮釋之樂曲。布拉姆斯於1854年寫下性格小品《四首敘事曲》,作品十,樂曲中可見他早期創作中蓄勢待發的熱情。1892年完成人生的倒數第三組鋼琴作品《三首間奏曲》,作品一一七,樂曲短小精簡,音樂中彷彿有著無限惆悵般哀傷、優美,反映晚年的布拉姆斯內心孤獨。全文共分成五章: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為布拉姆斯生平及鋼琴風格概述,探討作曲家的生長背景、學習歷程與鋼琴創作之特色。第三章樂曲分析,將分析與探討《四首敘事曲》,作品十與《三首間奏曲》,作品一一七的創作手法。第四章演奏詮釋,針對這兩個作品,提出筆者對於演奏速度、節奏、力度、表情記號、運音法和踏板等角度的演奏體驗。第五章結語,將會綜合以上內容,整理出本文之重點與心得。Item 成語立體書教學創作研究(2022) 廖于涵; Liao, Yu-Han本研究以全新設計創作的講義教材、翻翻書教材、立體書教材,進行成語教學實驗,對象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調查傳統講義和創作型翻翻書及立體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協助理解以及成就感的差別,並藉此分析不同形式的教材、故事內容以及性別因素對於學童的啟發和影響。同時研究將以策展來展現成語立體書、翻翻書教材之創作成果,期望激勵更多相關互動書籍應用於教學的策略與研究。研究方法說明如下:本研究在國小四年級的三個班級進行教學施測,分別使用傳統講義、翻翻書、立體書,授課「亡羊補牢」與「井底之蛙」兩個成語,並於課程後發放問卷,瞭解學生對於不同教材的啟發態度。問卷回收後,將蒐集數據以卡方檢定,分析比較成語教學在不同形式的教材、故事內容、性別因素下學童的啟發影響,並觀察分析結果進行討論。研究分析後得出以下結論與成果:一、使用翻翻書教學成語有助於學童的興趣、成就啟發;二、使用立體書教學成語有助於學童的興趣、幫助、成就啟發;三、不同成語故事內容對學童的興趣、成就啟發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四、翻翻書、立體書課程對學生的學習啟發有正面影響;五、女學童在亡羊補牢翻翻書與井底之蛙立體書課程之興趣、幫助、成就啟發之分數平均值皆有高於男學童表現;六、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及教學方法,研究設計製作立體書、翻翻書共八個成語書籍教材作為策展創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