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單文經"
Now showing 1 - 20 of 7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21 世紀的教育與民主(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6-03-??) 單文經; Wen-Jing ShanItem 21 世紀的教育與民主(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6-03-??) 單文經; Wen-Jing ShanItem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tudy Skills for College Student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1-06-??) 單文經本文寫作的目的,在概覽有關美英學者對於讀書方法的研究及相關文獻,以歸納適用於大專學生的讀書方法,尋繹其理論基礎,並據以提出若干建議,俾供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改進大專學生讀書方法的參考。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一)自我管理、(二)上課與聽講、(三)完成閱讀作業、(四)寫作報告、及(五)參加考試等五節,分別探討經過實徵研究證實為有效的讀書方法與應行注意的事項。第二部分,則分為:(一)信息處理模式;(二)後設認知過程;(三)動機過程;及(四)統整的模式等四節,分析有效讀書方法的理論及模式。第三部分,則分別就研究、教學及行政配合方面,提出下列建議:(一)加強有關讀書方法的研究。本文作者並擬訂了一套長程的研究計劃大綱。(二)提升大專學生的讀書方法與技巧。本文作者建議:(1)製作適用於大專學生的讀書方法與技巧的套裝教材;(2)鼓勵大專教師協助大專學生改進讀書方法與技巧;(3)協助大專學生對於所須完成的功課有明確的認識;(4)增加對大專學生完成功課的教學輔導;作者並建議大專生宜(2)設法建立一套有效讀書方法的知識庫。文中並簡介本文作者請在我國大專學校服務的同仁,代為實施的有關我國大學生讀書方法現況調查的初歩研究之結果。該項研究指出,絕大部分的我國大專學生,在讀書方法上都有相當程度的困難,並且認為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或正式教學。Item Dewey 良師論與職前師培課程主張評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06-??) 單文經; Wen-Jing Shan本研究旨在探討與評論J. Dewey 對於良師及如何以職前師培課程養成如此良師的看法。研究者進入有關文獻,理解其內涵、探討其意蘊,並評析其主張,藉以獲致啟示。在說明研究緣起、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後,本研究先由三方面解析其良師論,再據以說明其職前師培課程的理念與作法。隨後,研究者在評析Dewey 主張的特點與可資商榷之處後指出,時下良師除應教導學生運用思考方法解決各種問題之外,尚須引領學生妥予面對難以解決的人生困境;而執事者有鑑於過往職前師培課程內涵有偏重理論層面之虞,乃有轉而加強實務層面的趨勢,但應注意切勿矯枉過正,輕忽了確能適切引導實務改進的理論。Item Rugg及Bruner社會領域課程改革經驗的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3-??) 單文經1916年,美國的中小學才開始設有以社會為名的學習領域或學科。過去,與社會領域課程相關的學科主要為歷史,一般中小學社會領域課程也以開設歷史科者為最普遍,間或有開設地理或是公民政府者。然而,社會領域的課程究應以增進學生的社會科學知能為目的,抑或以提昇其社會探究能力為目的,始終未有定論;又,該一領域的課程究應以學科知識為其組織的核心,抑或以議題中心為其組織的重點,變異亦時有所聞。若將持前一觀點者稱為傳統論者,則持後一觀點者或可稱為革新論者。本文的主旨即在以美國二位革新論者H. Rugg及J. S. Bruner分別在1930年代和1960年代,所領導的社會領域課程改革運動為對象,梳理其來龍去脈,評估其改革成效,期能歸納其啟示。Item Rugg及Bruner社會領域課程改革經驗的啟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3-??) 單文經1916年,美國的中小學才開始設有以社會為名的學習領域或學科。過去,與社會領域課程相關的學科主要為歷史,一般中小學社會領域課程也以開設歷史科者為最普遍,間或有開設地理或是公民政府者。然而,社會領域的課程究應以增進學生的社會科學知能為目的,抑或以提昇其社會探究能力為目的,始終未有定論;又,該一領域的課程究應以學科知識為其組織的核心,抑或以議題中心為其組織的重點,變異亦時有所聞。若將持前一觀點者稱為傳統論者,則持後一觀點者或可稱為革新論者。本文的主旨即在以美國二位革新論者H. Rugg及J. S. Bruner分別在1930年代和1960年代,所領導的社會領域課程改革運動為對象,梳理其來龍去脈,評估其改革成效,期能歸納其啟示。Item Two Issues in Teacher Educatio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2-06-??) 單文經本文旨在就美國近年來,兩個師範教育上的重要論題,以文獻概覽的方式加以整理,以尋繹其對我國師範教育的啟示。本文所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有關教師專業執酬系統的窘境和改進的策略。美國教師專業報酬系統有五項窘境:(1)待遇差;(2)地位低;(3)昇遷機會少;(4)缺乏自主權;及(5)工作環境差。改進的策略,有:(1)提高待遇;(2)「依功績給付待遇」;(3)分工設事與生涯階層體制;(4)工作環境的改善;(5)增加招募教師的誘因。本文所討論的第二個問題,是師資培育學程應否延長問題。本文從(1)時間的久暫;(2)教師專業的形象和地位;(3)經濟和成本效益等三方面,歸納美國學界對這個問題贊成和反對的意見。本文的最徵一個部分,則分成兩節探討上述的分析,對我國師範教育的啟示。關於教師專業報酬系統的改善,本文提出的建議有:(1)提高師範校院學生公費待遇;(2)謹慎運用教師誘因策略;(3)改善教學工作環境等三項。必須從學程的結構、目標、教學內容及方法等方面作謹慎的調整。Item William Glasser現實治療為核心之教育主張(2005) 許碧芳William Glasser 現實治療為核心之教育主張 中文摘要 從目前教育現況衍生的問題及研究者的實際教學經歷中,研究者發現William Glasser所提出之教學主張,既恰好指出了對於當前臺灣學校教育之相關問題,又能夠清晰地提出具體可行之實踐方案,以提升第一線現場教師之教育觀念,能為學校教育帶來一股的活水。因此,本文作者回顧了Glasser本人之生平、所提出的現實治療理論、其所提出之對學校教育問題之批判及建議,以及以現實治療為核心的教育主張在學校教育上的應用,希望能提供學校教育環境改善的切實建議。 Glasser對教育問題之批判主要分為四大方面:一、教師的問題:教師和學生缺乏共融關係;二、學習內容與教材教法的問題:教材過於重記憶輕思考、內容僵化乏味、評量及作業掐制學習選擇與動機;三、學生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經驗中缺乏關愛與自我價值感;四、環境的問題:學校教育大量製造失敗學生。 針對上述的教育問題,Glasser亦提出相關之建議:一、教師必須展現積極期待的教育精神;二、讓學生充滿愛與自我價值感;三、教學內容重視多元與思考的學習內容,提倡思考性教學、養成學生社會責任,教材富含生活體驗與意義,使評量回到促進自我調節與反省的功能;四、我們應塑造充滿教育愛與民主精神的學校。 Glasser更進一步地以其現實治療為核心的教育主張在學校教育上的應用,展開對革新班級經營之策略,與對教學革新之提出三大啟示;一、在課程與教學方面採異質編班、重思考訓練,實施學習小組、讓學生熟悉基本能力的培養,提供多元的作業與評量;二、在班級經營與輔導工作上落實班會功能、注入革新的班級經營策略,加強偏差行為與問題行為的輔導、養成學生的自律,並提昇生涯輔導的功能;三、在學校環境方面必須支持優質學校之理念,營造溫暖及安全的優質學校。 研究者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在未來研究與教學實務工作方面的可行建議以供參考。Item 一八九五年以前鹿港教育史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1-??) 單文經本文旨在描述一八九五年清廷割台於日本以前鹿港的教育狀況。全文除前言與結論外,分為五節。先就清代以前鹿港地區的教育加以敘述,再依據清代鹿港所設之社學與義學、書房、書院等教育機構之概況,並就鹿港士子參加科舉考試所獲之功名,加以記載。清代以前的鹿港地區,應該是一個由平埔族、原住民和漢人混合而成,並具海埠與移墾特色的農業聚落型社會。惟各項教育活動,皆因年代久遠,又無文獻可考,而無法確知也。據可徵的教育史料記載,荷西據台時代﹝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一年﹞,荷、西人分別在台灣南北部的村落創辦教會學校教導原住民荷、西文字,並且傳播基督教理。以當時鹿港地區的原住民與荷人關係之密切,相信必定設有此種教會學校。唯尚須更進一步之證據,方可作此論斷。鹿港最早見諸文獻的學校教育設施,應為雍正與乾隆年間使設於馬芝堡鹿港街馬芝遴社的土著社學一所,為彰化縣轄下十九所土著社學之一。至於為讀書士子會文樂群場所的鹿港社學,則當以乾隆年間所成立之「拔社」及光緒初年設立的「蓮社」為最早。惟其確實成立之時間,成員與活動如何,皆尚待進一部之考證。其後,社學改為義學。當時,鹿港經常運作之義學共有六所。惟其址設何處,規制如何,皆有待考證。有關清代鹿港的書房及文開書院,文獻可考者較為齊全。就書房而言,日人據台之前,鹿港當設有書房三、四十間,本文僅就可徵之文獻,稍加敘述,但以可見鹿港書房教育之發達。就文開書院而言,先閒創建文開書院之艱辛,與夫慷慨捐輸獎掖文運之苦心,乃至其經營之情形,可自其議建、請建、勸捐、興建、竣工、釋奠、碑記、從祀、規模、經費、學規、院長、膏火、藏書等可稽之文獻,見其全貌。清代鹿港學子參加科舉考試而獲功名者,不乏其人。就初階的地方考試─童試而言,獲有秀才而進入府、縣、廳儒學肄業者,至少六十名;廩生至少有九名;經貢舉之貢生至少有十七名,監生至少有九名。就中階的分省考試─鄉試而言,獲有舉人之功名者,至少有十七名。就高階的京師考試─會試而言,獲有進士之功名者,至少有六名。武試獲秀才功名者二人,同獲進士及舉人者一人。是皆足證明清代鹿港學風之鼎盛。Item 一八九五年以前鹿港教育史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1-??) 單文經本文旨在描述一八九五年清廷割台於日本以前鹿港的教育狀況。全文除前言與結論外,分為五節。先就清代以前鹿港地區的教育加以敘述,再依據清代鹿港所設之社學與義學、書房、書院等教育機構之概況,並就鹿港士子參加科舉考試所獲之功名,加以記載。清代以前的鹿港地區,應該是一個由平埔族、原住民和漢人混合而成,並具海埠與移墾特色的農業聚落型社會。惟各項教育活動,皆因年代久遠,又無文獻可考,而無法確知也。據可徵的教育史料記載,荷西據台時代﹝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一年﹞,荷、西人分別在台灣南北部的村落創辦教會學校教導原住民荷、西文字,並且傳播基督教理。以當時鹿港地區的原住民與荷人關係之密切,相信必定設有此種教會學校。唯尚須更進一步之證據,方可作此論斷。鹿港最早見諸文獻的學校教育設施,應為雍正與乾隆年間使設於馬芝堡鹿港街馬芝遴社的土著社學一所,為彰化縣轄下十九所土著社學之一。至於為讀書士子會文樂群場所的鹿港社學,則當以乾隆年間所成立之「拔社」及光緒初年設立的「蓮社」為最早。惟其確實成立之時間,成員與活動如何,皆尚待進一部之考證。其後,社學改為義學。當時,鹿港經常運作之義學共有六所。惟其址設何處,規制如何,皆有待考證。有關清代鹿港的書房及文開書院,文獻可考者較為齊全。就書房而言,日人據台之前,鹿港當設有書房三、四十間,本文僅就可徵之文獻,稍加敘述,但以可見鹿港書房教育之發達。就文開書院而言,先閒創建文開書院之艱辛,與夫慷慨捐輸獎掖文運之苦心,乃至其經營之情形,可自其議建、請建、勸捐、興建、竣工、釋奠、碑記、從祀、規模、經費、學規、院長、膏火、藏書等可稽之文獻,見其全貌。清代鹿港學子參加科舉考試而獲功名者,不乏其人。就初階的地方考試─童試而言,獲有秀才而進入府、縣、廳儒學肄業者,至少六十名;廩生至少有九名;經貢舉之貢生至少有十七名,監生至少有九名。就中階的分省考試─鄉試而言,獲有舉人之功名者,至少有十七名。就高階的京師考試─會試而言,獲有進士之功名者,至少有六名。武試獲秀才功名者二人,同獲進士及舉人者一人。是皆足證明清代鹿港學風之鼎盛。Item 中小學國文科課程綱要評估與發展研究(國文學系, 2006-03-??) 王開府; 單文經; 高秋鳳; 鄭圓鈴本文對現有的九年一貫國(語)文科課程綱要、高中與高職國文科課程暫行綱要,就其一貫性、銜接性、統整性以及與教育部未來施政主軸的關聯性,進行評估與未來發展之研究,並將研究結果作成建議,以供未來修訂完成九八年課綱之參考。本研究採文獻探討、學理分析、國際比較、專家諮詢、座談、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國語文課綱之修訂,除了提出整體基本建議外,並對課綱的核心能力、能力指標、時間分配、教材綱要、實施要點五個部分,提出分項建議。Item 中小學國文科課程課綱要評估與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2006-03-01) 王開府; 單文經; 高秋鳳; 鄭圓鈴本文對現有的九年一貫國(語)文科課程綱要、高中與高職國文科課程暫行綱要,就其一貫性、銜接性、統整性以及與教育部未來施政主軸的關聯性,進行評估與未來發展之研究,並將研究結果作成建議,以供未來修訂完成九八年課綱之參考。本研究採文獻探討、學理分析、國際比較、專家諮詢、座談、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國語文課綱之修訂,除了提出整體基本建議外,並對課綱的核心能力、能力指標、時間分配、教材綱要、實施要點五個部分,提出分項建議。Item 人類學與教育的關係(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1982-10-??) 單文經Item 以「誠」的理念為核心的教學實踐——一個高中國文教師的自我省思(2005) 林繼生本研究以研究者本身為個案研究對象,探討高中國文科教師以「誠」的理念為核心的教學實踐,其中特別加入研究者實際教學過程中國文專業知識的表現。 為了達到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參與的個案教師比較特殊,乃是研究者自己,因此在性質上,本研究係為「觀察者」即「參與者」之個案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研究者以一學年的時間,運用教室上課記錄、日常與學生對話及自我省思日記、問卷與文獻分析等方法,蒐集研究所需之資料進行研究,希望能藉由詳細的資料呈現,了解個案教師教學專業知識的展現。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相關名詞解釋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詳細分析教師專業知識內涵、國文教師應具備之教學專業知識、「誠」的本意與思想淵源,希望建立必要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為研究方法及設計,說明研究方法、研究架構與流程、研究場景與對象。 第四章為研究與發現,說明國文科教師應該具有的教學知識、課程知識、一般知識、學習者知識、教學推理與行動過程,最後是研究者自我省思及同學問卷反映。在本章中,研究者實際融合教學活動與教學理論,希望藉由個人之經驗,提供給國文教師教學之參考。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總結研究結果,並提出建議。 本研究有下列三項主要發現: 一、教師之各項教學專業知識,包括學科教學知識、課程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學習者知識、教學推理與行動過程等,彼此相生相發、互為因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誠」是情意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它的意涵可以展現在國文科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流露出來。 三、各項教學表徵可以互為表裡,彈性調整,彼此呈現循環的狀況;懂得活用各種教學表徵是教師必備的條件。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教育單位、國文科教師、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的參考建議,希望對大家都有所幫助。Item 傳統教育的得與失(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1992-06-??) 單文經Item 價值澄清法與杜威價值理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5-06-??) 單文經Values clarification, a new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by Louis Raths and popularized by Sidney Simon. They maintained tha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values clarification came from John Dewey's theory of valu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relevance that Raths and his associates maintained by comparing it with John Dewey's theory of valuation. The study begins with a review of the sett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aths approach to values clarification. Next, John Dewey's theory of valuation is fully discussed. Moreover, the essence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is compared. Then, a re-constituted "definition" and the definition proposed by Raths and his associates are critically compared.Item 初探資優兒童的好奇表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1-05-??) 單文經本文是以國外學者莫氏夫婦(Wallace & Ethel W.Maw)等人對兒童好奇心 之研究結果為基礎,探討我國資優兒童的好奇表現。結果顯示:(一)研究部分 證實資優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故教師應在教材教法上,儘量滿足其好奇 心,故教師應在教材教法上,儘量滿足其好奇心,以增加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二)具有強烈好奇表現的資優兒童,其教室行為表現並不如一般資優兒童那 麼「循規蹈矩」,教師應容忍這類兒童的好奇表現,並予以適當輔導。Item 創新教學的基本原則(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2-08-??) 單文經; Shan, Wen-jingItem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前半葉美國進步教育流派分法與Dewey的流派歸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21-09-??) 單文經; Wen-Jing Shan本文以適切的研究文獻為據,解答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前半葉美國進步教育流派分法與Dewey流派歸屬的有關問題。先確認Cremin雖未刻意將其分流別派,卻確實為之;次蠡測學者們刻意將進步教育分流別派的緣由與作法;再經層層論述試提行政、教學、自由至上、社會重建、生活適應五分之議;隨後以翱翔在天空中的飛龍詮解Dewey不屬於任一流派之論。文末反思指出,學者們所做進步教育流派分法的討論似未慮及Dewey晚年重視的理智與品格發展,因而須予商榷;又,傳統與進步教育並非截然的二元對立,以兼而有之的觀點截長取短,或較妥當。Item 台北縣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研究(2005) 張錫勳本研究旨在了解台北縣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現況。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台北縣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調查研究工具,以臺北縣27所抽樣學校正式教師1475人作為正式問卷調查對象,回收92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63.19%)。本研究針對所得的資料,以SPSS8.01 for Windows套裝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Independent-Samples 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薛費(Scheff)事後比較分析等統計分析。此外,本研究另透過訪談方式,蒐集12校,34位教師的意見,了解學校對於九年一貫課程實施遭遇的問題與建議。本研究之結論分為下列二部份: ㄧ、台北縣國民中學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自評方面 (一)台北縣國中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整體自評傾向「部份肯定」態度。 (二)「學校班級數差異」對於教師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整體自評結果沒有顯著影響。 (三)「學校行政轄區差異」對於教師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整體自評結果沒有顯著影響。 (四)「教學年資差異」對於教師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整體自評結果沒有顯著影響。 (五)「性別差異」對於教師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整體自評結果有顯著影響。調查問卷整體評估方面,男性教師總平均數顯著高於女性教師總平均數;其次在「課程計畫」及「配套措施」層面上,亦以男性教師平均數顯著高於女性平均數。 (六)「最高學歷差異」對於教師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整體自評結果有顯著影響。調查問卷整體評估方面,最高學歷為「大專」教師總平均數顯著高於「研究所」教師總平均數;其次在「課程計畫」及「課程實施」層面上,亦以最高學歷為「大專」教師平均數顯著高於「研究所」教師平均數。 (七)「擔任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差異」對於教師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整體自評結果有顯著影響。調查問卷整體評估方面,目前擔任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職務教師總平均數顯著高於未擔任該職務教師總平均數;其次在「課程計畫」層面上,亦以目前擔任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職務教師平均數顯著高於未擔任該職務教師平均數。 (八)「任教領域差異」對於教師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整體自評結果沒有顯著影響。 二、台北縣國民中學課程綱要實施遭遇的問題與建議方面 (一)學校遭遇的問題: 1.學校行政運作方面:如學校課程自主權限不明確、教師授課節數及配課問題、行政業務負荷加重。 2.課程實施與教學評量方面:如教學型態的調整、一綱多本造成教材銜接問題、配套措施不足問題。 3.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如教師專業能力不足、教師參與研習意願偏低、教師工作負荷增加。 (二)學校的建議: 1.政策檢討修正方面:如能力指標過於攏統龐雜,不易解讀轉化的問題、重新檢討領域學習節數與彈性學習節數合理性的問題、恢復統編本教科書編輯、學校本位課程評鑑與教學評鑑落實的問題、基本學力測驗與多元入學方案。 2.健全配套措施方面:如師資培育機構重新檢討課程內容以提昇教師專業能力、提供教師領域專長認證及進修管道、改善教學設備、減授教師授課節數減輕工作負擔、實施階段性學力檢測、加強國中小學教師對話機制、實施教學專業評鑑、重新修訂課程綱要。 3.加強溝通宣導方面:如中央及地方主管教育機關應加強對社會大眾有關政策之溝通宣導、充分提供交流平台,讓學校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積極認真,並有具體成效之優良案例廣為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