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吳美慧"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內省智能、偶像明星及重要他人對國中生身體意象的影響〜以台南市為例(2006) 吳美慧; Wu, Mei-hui本研究旨在探討內省智能、偶像明星及重要他人對國中生身體意象的影響。以台南市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之全部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共獲得有效問卷629份。本研究以「身體意象量表」、「內省智能量表」、「偶像明星的身體意象訊息量表」、「對重要他人評價的看法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結果如下: 一、男生對自己整體身體的看法(外表、體能、健康等層面)較女生為正向、積極。男生比較重視體能運動;而女生則重視外表修飾。女生明顯比男生在意體重的變化,而且容易主觀的高估自身的肥胖程度。就身體各部分滿意度來看,男、女生皆對頭髮、健康、臉部較滿意,對體重和身高較不滿意,女生尤其對腰部以及容易囤積脂肪的下半身不滿意。 二、體重「過重」或「肥胖」、有被嘲笑經驗、發育「太早」和「太晚」的學生對自己的外表、體能、健康評價和身體各部分滿意度愈低,愈不注重體能訓練,但是較為關注體重變化及容易自覺體重較重。 三、青少年的內省智能愈高時,對身體意象的看法與評價愈正向、積極,其對於自己外表、體能和健康感到愈滿意,以及對於自己體能和健康的關注程度亦愈高。愈會去懷疑偶像明星身材外表的真實性。也愈不在乎外表被嘲笑。 四、女生比男生認同偶像明星的身材,承受偶像明星的身材外表所造成的社會壓力也比男生大。比較會學習、模仿偶像明星的外表裝扮,減肥的意願也比男生高,對外表的修飾也投入較多心力。 五、愈在乎父母、同儕評價者,其對體重的變化愈注意、自覺體重愈重、對身體各部分愈不滿意,在身體外表的修飾投入越多,但對自己的健康評價愈差。 六、整體而言,以內省智能為預測身體意象的最佳變項,其次是社會壓力、認同度、發育情形和性別等變項具顯著意義。Item 國中學生認知專注對擴增實境學習系統接受度之影響(2012) 吳美慧; Wu, Mei-Hui擴增實境提供一種新的使用者經驗,使用者可以透過標誌(marker)與虛擬物件進行即時的互動,相當適合享樂情境式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興趣。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國中生在擴增實境學習系統中,認知專注對於知覺有用性、知覺愉悅性、使用意願的影響,以了解影響國中學生對於擴增實境學習系統接受度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以國中生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法進行收集實徵性資料,以路徑分析驗證研究假說。研究結果顯示在擴增實境學習系統中,認知專注是正向影響使用意願的重要前因,而且知覺愉悅性與知覺有用性亦能顯著預測使用意願。因此,本研究建議在擴增實境學習系統建置方面必須兼具有用性和愉悅性,教材內容設計則可朝向結合電腦課程與生活科技領域的主題式學習活動,方能增進系統未來的使用意願。Item 國小自然科學領域教師實踐中年級自然科學雙語教學之行動研究(2024) 吳美慧; Wu, Mei-Hui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24位國小中年級學童為教學對象,實施4個單元40節課自然科學雙語教學,探討自然科學教師實施自然科學雙語教學之歷程與專業成長。研究發現包括:(一)就學科雙語教師而言,以學科英語為主,搭配課室英語,讓語言、動作在情境中產生連結,有利發展自然科學雙語教學;(二)搭配操作體驗活動,有助減緩學生抗拒英語學習,創造自然學科英語的學習機會;(三)教師規劃雙語課程,應落實以自然科學學科為主、英語為輔的教學模式;(四)教師宜妥善經營並凝聚跨學科共備社群的向心力,來提升備課品質;(五)教師公開授課有助於檢視自然科學雙語教學技能,儲備後續雙語教學行動研究力;(六)自然科學雙語教學,有待進一步破除環境中的無形障礙。研究者從三個層面提出實施雙語教學的實務建議如下:一、自然科教師實施學科雙語教學層面把握「英語量由少至多;語言、動作、情境連結」的實施原則;以學科英語為主,搭配學科內容實施課室英語;規劃實作體驗的活動,提供英語練習機會;善用跨學科共備資源,發展探究式教學活動,設計探究式的英語提問句型、短語或字彙,建立學生對學科英語的熟悉感,培訓學科教師規劃雙語教學能力,使用英語的敏銳度,以減輕實施雙語教學的壓力。二、學校推動自然科學雙語教學政策層面連結全校性的數位學習進程計畫,以利數位工具應用於自然科學雙語教學;提升行政單位對雙語教學政策的理解和橫向聯繫,以形塑友善的支持系統;行政團隊應培育雙語學習的校園文化,營造推動雙語教學的氛圍。三、後續研究層面立穩「自然科學學科知識為主、英語為輔」的定錨點,持續修煉教材編輯力,邀請英語領域教師入班觀課,檢視英語說話語速,以求精進雙語教學技能。後續以社團方式進行雙語教學研究,了解學生使用英語學習的狀況;亦可探究跨學科共備社群的組織、運作及發展,納入雙語教學研究主題。Item 建構一個美感學習的大學城-以臺灣師範大學為例(2011) 吳美慧; Wu Mei-Hui為能培育學生藝術與美感學習的能力以及實踐大學的人文精神,本研究企圖建構一個美感學習的大學城,延伸學生的藝術美感學習活動於生活環境脈絡中,涵養其和諧美感的心靈、強化美的感受力、以及對於校園、社區與城市產生人文關懷。因此本研究目的有四:(一)探究建構一個美感學習的大學城之基本元素、構面與向度;(二)探究「建構一個美感學習的大學城-臺灣師範大學為例」之構成元素、元素構面與向度因子;(三)探究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針對40個美感的向度因子對於他們的藝術與美感學習動機與成效的影響度、與原因以及加強藝術教育活動的省思;(四)探究使用者對於「建構一個美感學習的大學城-臺灣師範大學為例」六個構成元素內容之相關建議,以及訪談相關行政規劃單位對於師生與居民建議之相關解決之道。 基於以上研究目的,獲致研究結果如下:(一)建構一個美感學習的大學城的基本元素是6個構成元素、21個元素構面與60個元素向度;(二)以臺灣師範大學為研究案例,將師大校園藝術人文資產與藝術教育課程等藝術文化資本、以及師大社區的環境美學特色,融入於美感學習的大學城之建構,需要6個構成元素 、23個元素構面、83元素向度與163個向度因子;(三)「如果校園進行整體室內美感空間完善的規劃設計」等5項因子最易促進學生的藝術與美感學習的動機與成效;「便捷的交通規劃」等5項因子最不易促進學生的藝術與美感學習的動機與成效;「推動多元文化藝術教育」等10項加強藝術教育活動與其他相關環境營造之省思;(四)「營造優質的圖書館環境,提升古典人文閱讀與研究的氛圍以及環境空間美感的品質,以培育學生藝術與美感學習的能力」等六項解決之道。 最後,研究者建議校園建置多元主題的博物館,營造校園藝術人文與美感學習的氛圍;以台師大藝術人文資源協助社區藝術人文與美感學習氛圍的營造;將台師大建構成「美感學習的大學城」,成為全國藝術教育發展的典範。Item 解嚴後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發展(2005) 吳美慧中文摘要 本研究基於 1987年解嚴以來臺灣語言教育政策形成及內涵的好奇,以文獻分析的方式,從社會語言學及多元文化的語言教育的角度,探討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內容以及主要的影響因素,並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期使對未來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與相關研究有所裨益。 首先,在理論基礎部分主要以社會語言學的實踐價值為起點,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念,進而說明語言規劃的方向及其可行的途徑-雙語教育(族群語言教育與英語教育)。並以臺灣境內語言發展為軸線,探討臺灣解嚴後的語言政策,以及全球社會的語言趨勢,藉由臺灣族群語言與全球語言的發展,具體呈現多元語言社會的發展。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內容應包括學校語言教育、外語育、 海外華語文育、移民語言教育等,本文基於時間與能力的限制,以學校語言教育為主軸,探討在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主要作為與影響,希望藉由文獻中的資料,為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決定、組織、語言選擇及規劃勾勒一些動態的形貌。 本研究就解嚴以來臺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內容分析,將臺灣語言教育政策意涵分為兩個主要元素,並將其分為二個階段:(一)1987~2000年多元的迅速發展階段,(二)2001年迄今:穩定的深入發展階段,並就語言教育政策的內容加以分析整理。最後,基於研究結果,分別針對未來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語言選擇、社會運動團體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期望能有助於未來語言教育政策的執行,使臺灣的語言教育,不論在理論與實踐上都能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