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吳清麟"
Now showing 1 - 8 of 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Mednick聯結理論之檢驗暨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解題歷程分析(2009) 吳清麟; Qing-Lin Wu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係任純慧、陳學志、練竑初、卓淑玲(2004)根據Mednick(1962)發展的遠距聯想測驗,並考量華人使用中文字之情形編製而成。其題目包含三個中文刺激字,如:生、天、溫,要求受試者找出一個能與這三個刺激字各自組成合法雙字詞的目標字,如:氣。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所依循的Mednick聯結理論,後續研究對於該理論檢驗結果並不一致(李秀瓊,1999;林緯倫、連韻文、任純慧,2005;Coney& Serna,1995;Gough,1976;Milgram & Rabkin,1980;Ward,1969),且現今亦沒有以中文單字為刺激材料所建立的聯想反應階層,便無從得知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理論基礎是否與Mednick所述者相同。除此之外,黃博聖、陳學志(2003)針對個體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的內在歷程提出假設,認為個體在本測驗的解題歷程蘊含與創造性思考歷程相同的要素。然而,此說法卻同樣缺乏實徵研究加以支持,導致現有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效度普遍不高(任純慧等人,2004;黃博聖等人,2003)卻不得其解。倘若研究者能對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理論基礎以及解題歷程有更深入的瞭解,或許便能改善目前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效度普遍不佳的現況。因此,本論文便透過三項研究檢驗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所依循理論,以及分析個體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的內在歷程。研究一採用研究參與者於中文字詞聯想作業的聯想反應檢驗Mednick聯結階層概念的三項效果假說,結果顯示強度與順序兩項效果與假設相符,而比例效果則否。研究二先建立以聯想反應詞彙出現頻次及其順逆向關係預測詞彙聯結強度之迴歸方程式,再探討參與者在不同目標詞彙聯結強度之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試題表現會否與其在其他創造力測驗分數之相關值有所差異,藉以瞭解詞彙聯結強度對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效度之影響。結果符合預期,低目標詞彙聯結強度(即遠距概念)之試題其與效標作業的相關值顯著大於高目標詞彙聯結強度(即近距概念)者。研究三則探討個體進行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於解題之初及詞彙聯想與搜尋階段時的可能情形。結果發現個體在解題之初,挑選刺激字進行聯想時,最容易受到刺激字擺放位置所影響,其次為目標詞頻;在詞彙聯想與搜尋階段,個體會分別採用類疊式、循序式及跳躍式等聯想方式進行詞彙搜尋。其中,循序式與跳躍式聯想所使用比率愈高,觸接到正確答案的機率愈高;反之,類疊式聯想則否。此結果與假設相符,表示個體於本測驗的解題歷程確實與創造性思考相仿。綜合本論文的發現,除了為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本身效度研究累積相關實徵證據,並提供往後研究在試題編製的參考,以期使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發展更加完善。Item 圖形設計作業創造力指標的發展與分析:行為及神經科學取向(2023) 陳姵臻; Chen, Pei-Zhen設計流暢性(design fluency)或非語文流暢性(non-verbal fluency)是個體流暢地產出不重複的圖形設計能力,是執行功能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擴散性思考的指標之一。然而,擴散性思考不只有流暢性,還有變通性與獨創性。過往的圖形設計作業並沒有這兩個指標。本研究旨在發展並分析圖形設計作業的創造力指標。預備研究開發標準數位化「圖形設計作業(Figural Design Test, FDT)」。該測驗共三個情境:流暢情境、抑制情境、轉換情境。計算情境間正確設計數可得流暢(流暢情境的正確設計數)、抑制(在抑制情境下所能產出的正確設計比例,以流暢情境作為基準值)、轉換(在轉換情境下所能產出的正確設計比例,以流暢、抑制情境作為基準值)等指標。298位參與者被施測FDT以考驗信度,結果顯示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其中取樣118位參與者並完成效度工具(類別流暢性、轉換西蒙測驗),結果顯示流暢指標與語文流暢性表現有顯著正相關;抑制指標、轉換指標各別與轉換西蒙作業之抑制指標、轉換指標有顯著正相關。上述結果證明FDT能有效測量設計流暢、抑制、轉換等指標。研究一旨在發展圖形設計作業的設計變通性(設計方式的類別變化)、設計獨創性(少有的設計反應)指標。302位參與者完成了FDT。創造力指標是基於參與者在情境一的反應所發展。情境一有200張符合規則的圖形。本研究整合旋轉與鏡像等特徵的相似圖形,最終可畫出21種圖形。在設計變通性中,將21種圖形依外型分成八種類別,並檢驗設計變通性八成分模式。結果顯示,具有良好的整體適配度,但內在結構品質不佳,可能受圖形出現頻率影響。設計變通性指標的得分為所有正確設計涵蓋的類別數。分數範圍介於0~8分。在設計獨創性中,依參與者的每個正確設計在200張設計常模的出現頻率給分(小於2%得2分、2~5%得1分、大於5%得0分),再加總成設計獨創性總分,分數範圍介於0~198分。研究一發展了圖形設計作業的設計變通性與設計獨創性指標,能客觀且量化的評估設計變通性與設計獨創性。研究二旨在分析圖形設計作業創造力指標與典型創造力作業的相關性。135位參與者完成了FDT以及語文版與圖形版的擴散性思考測驗與遠距聯想測驗,共五個測驗。結果顯示設計流暢性與圖形擴散性思考的流暢性有正相關;設計變通性與語文及圖形擴散性思考的變通性有正相關;設計獨創性與圖形版擴散性思考的獨創性有正相關。此外,設計流暢性與語文版及圖形版遠距聯想測驗皆有正相關。上述結果顯示設計流暢性、設計變通性、設計獨創性之間具有區辨效度。支持設計變通性、設計獨創性指標的有效性。研究三以圖形理論分析大腦白質網路之結構,並檢驗拓樸屬性指標與FDT五個指標(設計流暢性、設計變通性、設計獨創性、抑制、轉換)的相關。72位參與者完成了FDT並完成擴散性張量影像的掃描。結果顯示設計流暢性、設計獨創性與群聚係數、小世界屬性、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呈顯著正相關,與特徵路徑長度呈顯著負相關;而轉換指標與群聚係數、小世界屬性、全局效率呈顯著負相關。在節點效率中,設計流暢性與雙側額中迴、右側額下迴的節點效率有正相關,設計變通性與右側額下迴的節點效率有正相關,設計獨創性與左側額內迴、右側顳中迴、左側顳上迴、雙側中央前迴,且設計流暢性與設計獨創性共享雙側額上迴、右側顳上迴的大腦節點。抑制指標和轉換指標與大腦節點效率之間並無顯著相關性。上述結果以生理證據支持設計流暢性、設計變通性、設計獨創性的有效性。本研究之貢獻:在研究工具上,發展電腦化施測、自動化計分的圖形設計作夜,並擴充其他創造力指標,可視為有正確解答的擴散性思考測驗;同時能評估創造力與執行功能的重要指標。在理論層面上,指出設計流暢性可能是創意思考的基礎,而設計變通性和設計獨創性則與更高層次思考歷程有相關。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對於創造力的理論探究與評估應用皆有所貢獻。Item 數理資優大腦白質網路結構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03-??) 郭靜姿; 陳學志; 梁庚辰; 高淑芬; 吳清麟; Ching-Chih Kuo, Hsueh-Chih, Chen Keng-Chen Liang, Susan Shur-Fen Gau, Ching-Lin Wu近期研究已普遍指出數理資優個體的大腦結構與常人不同。然而,多數研究較著重於認知功能與單一大腦區域的運作之關係。本研究首從圖形理論取向探討數理資優、智力與大腦白質網路結構之關係。參與者為42 位神經功能正常的成年男性,數理資優與一般成人各21 人,其年齡分別為年齡為21.00 ± 1.67 歲及年齡為21.48 ± 2.29 歲。研究者採用魏氏成人智力測驗第三版評估個體智商,並進行擴散張量影像掃瞄,再依此建構大腦白質網路,使用圖形理論計算大腦網路屬性及各節點之連結效率。結果發現,數理資優組在大腦局部區域內節點之間的傳遞效率較佳,並以左側額上回尤甚。進一步控制數理資優與一般組的智力均等,數理資優組在大腦局部區域內的節點訊息傳輸效率仍占有優勢,並以涉及空間處理能力的左側枕上回群聚程度最佳。其後,分別分析數理資優與一般組在智力與大腦網路拓樸屬性之相關結果指出,僅一般成人作業智力與大腦網路全局效率為正相關,數理資優成人的智力與大腦網路連結則無直接關聯。上述結果不僅提供數理資優與常人在大腦白質結構差異情形的實徵證據,更從大腦拓樸網路之取向區辨數理資優、數理能力以及智力之異同,將可做為往後評估資賦優異的參考。Item 數理資優能力、智力與大腦區域同質性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0-03-??) 吳清麟; 郭靜姿; Ching-Lin Wu, Ching-Chih Kuo數理資優往往意味著高智力,但兩者並非同一概念。近期研究指出數理資優個體的大腦結構與常人不同,更發現數理資優與智力在大腦白質結構連結之差異。然而,卻鮮少研究從大腦區域同質性觀點探討數理資優、智力與大腦灰質結構的關係。是以,本研究招募16 位數理資優大學生,平均年齡為20.91 歲(SD = 1.75)為實驗組;以及招募14 位平均年齡為21.72 歲(SD = 0.92)的大學生為控制組。使用魏氏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評估個體智力,並以靜息態大腦取向分析數理資優個體與一般人的智力與其大腦區域同質性之相關。本研究通過臺北醫學大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之審查。所有參與者皆在瞭解研究內容並簽署知情同意書之後才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在包含數理資優與一般樣本中,智力與雙側額中廻、右側前扣帶廻、左側視丘之區域同質性皆為正相關。另一方面,排除年齡與智力影響後,數理資優個體在雙側中央前迴、頂上葉、額上廻、海馬旁廻、顳中廻與舌狀廻與一般人運作不同。此項結果驗證數理資優與智力資優在生理特質有同有異,靜息態大腦研究可增進教育工作者對這兩群學生的特質有更進一步瞭解。另外,在鑑定與發掘高智商及數理資優學生時,教育工作者更要思考如何運用不同的工具評量不同類別的資優。Item 物件、情緒圖像元素對圖片幽默指標之影響(2018) 顏映帆; Yen, Ying-Fan本研究旨在探究圖像式幽默中與幽默理解、幽默欣賞有關的圖像元素及其可能的作用方式。 研究一之目的為探究圖像式幽默的認知性質,從中尋找可能的關鍵圖像元素。幽默刺激材料為59張擬人圖片,依變項為參與者評定圖片理解度、有趣性、攻擊性等幽默指標的分數及圈選笑點的位置。研究參與者共181名,有效問卷167份。結果顯示圖片理解度、有趣性、攻擊性之間皆呈正相關。高理解高有趣圖片的笑點種類數低於低理解低有趣圖片,笑點最高選取比例則高於低理解低有趣圖片。圖片的笑點位置主要在「物件或角色特徵」,其次為「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與物件、角色特徵」。笑點位置和選取人次比例,兩者皆無性別差異。 研究二之目的為探究圖像元素對幽默指標的影響。幽默刺激材料是更動研究一之高理解高有趣圖片的物件圖像元素或情緒圖像元素。自變項分別為非人角色/人類角色相應物件、正向/負向情緒、高激發/低激發情緒,依變項為參與者對圖片理解度、有趣性及攻擊性等三項幽默指標的評定。研究參與者共1276名,有效問卷1006份。結果顯示圖片中物件圖像元素符合非人角色者,其理解度、有趣性和攻擊性皆高於物件符合人類角色的圖片。角色表現負向情緒圖片的理解度、有趣性和攻擊性皆高於角色表現正向情緒。相較於角色情緒為高激發狀態的圖片,角色情緒為低激發狀態之圖片的有趣性高、攻擊性低。物件圖像元素對理解度和有趣性的作用效果較強,情緒圖像元素的主要作用效果是在攻擊性上。 綜合研究一、研究二之結果,研究者建構圖像幽默元素圖譜論述:腳本對立和角色特徵的作用類似文字型幽默中的營造語句(set-up),為失諧的基礎。物件類似關鍵語句(punch line),解困線索在於連結物件和腳本或連結物件和角色特徵。透過物件解困後,理解和趣味皆得以建立。而角色情緒運作在腳本和角色的連結,主要作用於失諧階段。 進行圖像或教材編製時,可參考本研究結果:擬人情境使用非人角色相應物件、角色表現負向低激發情緒,以增加圖片的理解度和有趣性,提升宣傳效能。Item 遊戲化班級經營對於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學習表現之影響(2019) 張亭婕; Chang, Ting-Chieh本研究旨在探討遊戲化班級經營對於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學習表現之影響,並探討兩組學生在創意傾向、創意表現、學習動機、學習成就的差異。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11週的遊戲化班級經營實驗,遊戲化班級經營之實驗組44人、傳統班級經營之控制組42人。研究工具包括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學期評量,另有教師觀察學生對於學習動機、態度之簡述敘述、學生心得回饋。本研究透過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上述問題,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在創造傾向之冒險、好奇、想像、挑戰等向度皆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語文部份,實驗組於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等向度皆顯著優於控制組;在圖形部份,實驗組的流暢性亦顯著高於控制組,但在變通性、獨創性與精進性則無。 三、在學習動機方面,實驗組在價值向度顯著優於控制組,在預期、情感、執行意志則無。 四、實驗組與控制組學期評量無顯著差異。 五、根據實驗組學生填寫課程活動回饋表,可看出多數學生在於遊戲化班級經營有正向感受,能改善行為舉止、提高學習態度、有助部份成績進步與學習動機提升。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日後進行遊戲化融入班經營之未來研究方向以及實務工作之建議,以供參考。Item 遠距聯想在創造力形成歷程之運作機制(2015) 吳清麟; Wu, Ching-Lin遠距聯想為個體生產創造力的重要元素。Mednick依其連結理論發展遠距聯想測驗以評估此能力,然而過往以此為工具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偏重於個體解答時所引發的頓悟經驗,卻未能區辨正確答案之產出係來自遠距聯想或近距聯想,致使目前研究成果未能知悉個體透過遠距聯想產生創意之大腦運作機制。據此,本研究編製符合連結理論之遠距以及近距聯想測驗,分別由功能性與結構性腦影像觀點探究遠距聯想及近距聯想之大腦運作機制。實驗一先透過比較參與者在兩種試題各項行為指標之差異以確認自編工具的效度,結果顯示個體解答遠距聯想試題比近距聯想試題需要更長的時間、其答對率亦較低。實驗二採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分別比較參與者在兩組試題正確解題與否的大腦活動,以解析個體藉由遠距聯想與近距聯想產出答案的大腦機制,並進一步透過比較上述兩組的差異以剖析遠距聯想的核心成份。結果發現,遠距聯想產出答案與雙側海馬旁回(PHG)、右側頂下葉(IPL)、雙側顳中回(MTG)、左側顳上回(STG)的活化有關;由近距聯想產生答案則在左側額中回(MFG)、右側額上回(SFG)有較高的激發。,負責語義記憶提取與監控工作記憶的左側顳上回(STG)與右側顳中回(MTG)則與遠距聯想核心成份有密切連結。實驗三改由結構性腦影像觀點,以圖形理論分析擴散張量影像,在控制性別、年齡、智力後,結果指出遠距聯想表現與腦網路全局效率有顯著正相關、與標準化的局部效率及小世界屬性為負相關,並在左側偏中顳中回(MTG)與梭狀回(FG)、右側頂下葉(IPL)、腦島(insula)、中間扣帶(median cingulate)、角回(AG)、距狀裂(calcarine fissure)及頂上回(SPG)等區域與其節點連結效率具顯著正相關;近距聯想表現則與全局效率顯著負相關。整體而言,本研究為國內首次同時由功能性與結構性腦影像觀點探討遠距聯想在創造力生成歷程之大腦運作機制,研究結果提供全面性的創造力生理基礎之實徵證據。Item 青少年優勢力量表之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03-??) 王玉珍; 李宜玫; 吳清麟; Yu-Chen Wang, Yi-Mei Lee, Ching-Lin Wu本研究旨在發展青少年優勢力量表。量表發展第一階段以438 位中學生及73 位國中教師為對象,以質性方法蒐集國中青少年優勢力相關內涵,所得結果為編製題目之基礎。第二階段進行專家效度檢核後,以170 位國中生進行預試分析,建立正式量表。第三階段為正式量表信效度驗證,431位研究參與者中,男生218 位(50.6%),女生213 位(49.4%);年齡介於12 至16 歲,平均年齡14.31 歲(SD = 0.77)。所建立的正式量表包含9 個構念,共47 題。構念名稱分別為,內省負責、創意好奇、夢想企圖、活潑幽默、利他合群、幸福感恩、隨和友善、轉念釋懷以及樂觀希望。分數愈高表示該部分之優勢力愈明顯。各分量表Cronbach’s α 係數介於 .80 至 .93,各因素相關在 .39~ .70 之間。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模式適配度頗佳,組合信度在 .61 到 .91 之間,平均變異抽取量除了樂觀希望分量表為 .35 外,其餘為 .47 到 .71 間,潛在因素相關為 .42~ .82,整體而言,具有不錯之建構效度與效標關聯效度。九個分量表中以創意好奇分量表最高,活潑幽默分量表最低,僅利他合群具性別差異。根據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及實務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