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20 of 337
  • Item
    金代官員遷轉中出身的作用
    (2011/08-2012/07) 陳昭揚
  • Item
    金代官員遷轉路徑研究
    (2010/08-2011/07) 陳昭揚
  • Item
    金代流外職及其人員資格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2014-05-01) 陳昭揚
    本文將整理金代流外職及其任職人員資格的相關規範,並得出下列三點結論。第一,金朝設置了大量的有品流外職,於是職務的流內、流外屬性判別標準已非品秩有無,而是官吏之別,凡為吏職者,即便有品,仍屬流外。第二,金代流外職人員的資格與職務屬性間的對位關係頗為複雜,有品流外職乃是專任「品官」,至於無品流外職,部分的高階職務將制度性地以「品官」充任,並對初任的無散官人員設定散官授予辦法。第三,原在北宋本為分類官員身份的「有出身」、「無出身」資格,在金代將轉為分類中央吏員或宮中承應人能否出職的身份資格,此時金朝將擁有大量的「有出身」、帶散官的未出職人。
  • Item
    金代監察御史的選任制度及其運作--以官員組成為中心的考察
    (東吳大學歷史系, 2012-12-01) 陳昭揚
    金代監察御史的選任制度對其官員組成影響較大的規範有二:一是對官員身份條件的設定,此處限制了官員的族屬與出身條件;二是對官員前任職務的設定,此處主要的限制範圍為前職的職品。此外,選任之際也有一些基於實務需求而逐漸成形的運作慣例,如監察御史官員多是選自尚書省人員。這些規範與慣例,基本上得自於金朝對監察御史的重視及多元族群環境的需求。
  • Item
    金代宮中承應人的選任制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3-06-01) 陳昭揚
  • Item
    金代的官員遷轉路徑--以格法為中心的觀察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2014-12-01) 陳昭揚
    本文以格法為中心,考述金代世宗、章宗時期的官員遷轉路徑。經由格法內容,可以探得金朝的官員遷轉路徑主要藉由三道程序建立。第一,依據職掌性質與職品高低分等職務,一套適用於遷轉的職務等級序列因此建立。第二,透過軍功、勞效、進士、門廕、出職等五大入仕途徑的分梳,官員獲得分類,遷轉路徑將可循類設制。第三,遷轉路徑的優劣主要分化於部擬除授場合,此為多數官員仕宦初期的必歷階段,各類官員將有各自的可任職務,遷轉路徑獲得分類與分等,其待遇與政治權益因此有別,各類官員的仕宦前途也將有不易超脫的既定格局。基本上,金代世宗、章宗時期官員的仕宦初期遷轉待遇可分六等,而高階百司承應職出職者,以及進士、武舉、軍功、勞效等出身之官員,將可獲得較佳的遷轉路徑。
  • Item
    金代監察御史的配置與授任
    (2010-06-05) 陳昭揚; Chen, Chao-yang
  • Item
    金初漢族士人的政治參與
    (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 2011-01-01) 陳昭揚
  • Item
    神創規律與物種不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3-06-01) 楊彥斌
  • Item
    民國百年金代傳記與人物研究
    (國文天地雜誌社, 2011-12-01) 陳昭揚
  • Item
    十八世紀西方學界對氣候與人體關係之討論
    (2009/08-2010/07) 楊彥斌
    本計劃希望以一年為期,探討啟蒙運動時期西方學者普遍相信「自然環境影響人體」 的看法。在十八世紀,不論英國學者阿爾布特諾(John Arbuthnot),還是法國學者布豐 (Buffon),都認為:處身於不同氣候環境之下的人類,其身體會有不同的反應。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古代學者(例如Hippocrates 與Strabo)也有類似的看法。自文藝 復興時代以來,古典文學作品已經成為西方學界重要的知識來源。因此,本計畫將以本 人既有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經由研讀幾位古代希臘、羅馬作家的作品,試圖找出十八世 紀學者普遍接受的「自然環境影響人體」的可能知識來源。預計本研究將能夠展現啟蒙 運動時期科學知識與古典文學之間的密切互動關係,更可藉此暸解啟蒙運動對古典傳統 的轉化過程。
  • Item
    金代地方管理中的杖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0-12-01) 陳昭揚
    本文主要觀察金代地方管理中的杖殺。首先以目前史料所見的杖殺記錄,就其存在時間、地域、主導者與受懲者之身份、運用場合等內容,說明金代杖殺存在著未必頻繁產生但卻廣泛遍散的分佈特徵。再者則分析金代杖殺的合法性,確認杖殺在當時至少是朝廷同意的官方懲處手段,但是合法與否,又因行為發生時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判定標準。最後則指出杖殺雖屬合法,亦有其法定執行程序,但又常見許多合法但為君主否定,違法但為朝廷默許的矛盾現象,此狀反映了不同時間中,國家與官員、舊慣與新法之間的衝突和交融。
  • Item
    遊記、通信與布豐的白子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2013-06-01) 楊彥斌
    十八世紀法國學者布豐(Georges Louis Leclerc,comte de Buffon,1707-1788)參閱大量旅遊作品,以撰寫其巨著《博物誌》。本文將以布豐的《論人類》(1749)以及《論人類補遺》(1777)為主軸,探討這位法國近代學者運用遊記,以及透過通信以收集海外不同地區白子(albinos)資料的情形,並且經由比對十八世紀遊記相關的敘述內容,以呈現當時歐洲學者試圖建立較為可靠知識的努力及其侷限。
  • Item
    「非洲內陸白人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01) 楊彥斌
    十八世紀許多學者相信非洲內陸有「白人族」:不論是主張人類單一起 源論的毛波推伊(Maupertuis)、布豐(Buffon),或是主張人類多元起源論 的伏爾泰,都相信非洲內陸地區存在著一些「白人」。當時有些學者認為這 些「白人」就是所謂的「阿爾比諾族」(Albinos),但是有些人則堅決否認 此看法。此外,林奈認為,在人類以及猿猴的中間有一個中間的物種,他 稱之為「夜間穴居人」。研究結果顯示,林奈「夜間穴居人」的知識來源主 要是近代歐洲人所撰寫的遊記,以及一些古代作家的作品,例如荷馬的 《伊里亞得》、希羅多德的《歷史》、亞里斯多德的《動物研究》、老普林的 《自然研究》、波寇披厄斯(Procopius)的《戰爭史》。由此,我們可以得 知:啟蒙運動時期哲士在構思自然科學知識時,古典傳統仍然相當重要。 本研究即以林奈的看法為出發點,探討西方近代知識形成過程中科學知識 與古典文學的互動關係。
  • Item
    原始白色與變異黑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2-12-01) 楊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