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瀞心林昕穎Lin, Hsin-Ying2019-09-062014-8-142019-09-062014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000903105%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33620世紀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亞洲作曲家之一武滿徹(Toru Takemitsu, 1930–1996),創作初期自西洋的新興音樂理論與作曲手法出發,歷經音列主義、電子聲響音樂和前衛主義,在受到世界音樂潮流的影響之後,反思日本的傳統藝術思想與美學,重新追求傳統音樂元素,並且發展出獨特的個人音樂語彙;晚期以後的創作逐漸以哲學思維為核心,具有回歸調性、返回初衷之傾向。 《絃樂安魂曲》是武滿徹早期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使他躍上國際舞台之成名作。本論文針對武滿徹《絃樂安魂曲》之指揮詮釋,進行創作背景調查、樂曲形式解析、指揮實作與音樂詮釋等相關研究。內容包含作曲家生平背景以及作品風格探討,並以《絃樂安魂曲》的音樂動機和創作元素,進行樂曲結構的分析;透過指揮實務演練,包含排練計畫與過程、樂句與樂段之指揮解構、速度與表情處理、音響與聲部之統整等等課題,進而瞭解武滿徹《絃樂安魂曲》的音樂內涵與指揮詮釋。武滿徹絃樂安魂曲弦樂安魂曲武満 徹弦楽のためのレクイエムTakemitsuRequiem for StringsRequiem pour orchestre à cordes武滿徹《絃樂安魂曲》指揮詮釋研究The Study of Conducting Interpretation on Toru Takemitsu's Requiem for Str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