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武洪筱婷2019-09-032016-09-202019-09-032016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500221115%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117本論文探究如何在歷史課堂應用大眾史學與影視史學的概念,以影視文本結合教科書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透過生活經驗對歷史課程產生連結與同情的理解,使學生不僅在學校接觸歷史,還能將興趣帶入日常生活之中。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文以紀錄片《牽阮的手》作為臺灣史民主化歷程教學的教材,藉此探討:一、臺灣紀錄片的發展脈絡與臺灣政治本土化、自由化之間的關聯,以及《牽阮的手》拍攝背景。二、導演拍攝《牽阮的手》的心路歷程,包含由公共電視委託創作的背景與導演理念。三、分析《牽阮的手》的敘事結構,理解導演如何以採訪對象的口述歷史與多元影像文本作為素材,透過大眾史觀描繪近代臺灣民主化社會建構過程。四、以教學實例探討國中生在觀看個人生命史文本論述後,是否能理解歷史視角的多元性,從而激發其歷史思維 能力。 本研究以高雄市工業區國中生作為樣本,結果呈現:一、透過影視文本的觀看,學生能對他人經歷感同身受,並對過往歷史記述產生興趣與同理心。二、國中學生在解讀影像訊息時,仍會產生謬誤,需教師細心引導。三、教學時數不足,教學者難以利用多方立場資料與文本,引導學生進一步磨練歷史思維能力。大眾史學影視史學影視教學《牽阮的手》影視教材在臺灣史教學的運用:以紀錄片《牽阮的手》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