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音Tsai, Eva楊政凱Yang, Cheng-Kai2020-12-142020-09-112020-12-142020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388010I%22.&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9826老屋活化作為追求歷史空間永續發展的保存手段,在台灣已行之有年。然而在日式老屋的範疇下,因為特殊的發展背景,使得它們在產權上多屬公家機關所有,此特性在臺北市尤為明顯,使得日式老屋進入活化階段後,受到相關法規限制,造成日式老屋對外招標、媒合不易之外,也時常受到外界對於公共性的檢視。 梳理日式老屋活化的相關文獻後,能發現在文化面向與經濟面向已多有討論,但對於經營者研究是相對缺少。為進一步釐清日式老屋活化策略中,存有商業與文化之間的曖昧關係。本研究關注於日式老屋活化中的經營者,借用Arjo Klamer與Glynn& Lounsbury所提出之文化企業家觀點,以凸顯經營者在活化階段中的重要性。 以個案分析為基礎,選擇不同發展背景的日式老屋活化案例–青田七六與暖時光咖啡,以對兩案例的經營者進行比較。研究方法採用資料分析、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法。經過研究分析,青田七六的文化資產身份,提供穩固正當性基礎,使得經營者的個人資本隨著經營過程相輔相成地成長。暖時光咖啡則是直接面對市場反應的挑戰,經營者為尋求正當性基礎,根據過往經驗採取具彈性的經營策略。看似不穩定的歷程,卻賦予日式老屋更為貼近日常生活使用的面貌。最後以傅朝卿對於老屋活化所提出新舊辯證的觀點作結。兩經營者之間並沒有孰優孰劣,皆為日式老屋開展出更為豐富的生命。none日式老屋老屋活化老屋活化經營者文化企業家none日式老屋活化中的經營者–以青田七六與暖時光咖啡為例Business Operator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Old Japanese Property–Qingtain76 And WarmUp Coffee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