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慶許明裕2019-09-052007-8-292019-09-052007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3441011%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226本研究以北橫公路復興橋附近的苦橄岩為實驗對象,透過一大氣壓高溫實驗模擬岩漿結晶過程,來了解此地苦橄岩的礦物結晶順序,並討論殘餘岩漿的成分變化。 本實驗利用置入岩石粉末的白金囊包,放入設定好溫度的高溫爐進行實驗,在達到實驗所需時間後,將其急速冷卻並製成光片。光片經反射式光學顯微鏡進行初步的鑑定,再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對礦物與殘餘岩漿的成分做進一步的分析。 根據實驗結果得知,復興橋附近苦橄岩的液相溫度約在1314℃,固相溫度則略低於1060℃,熔融區間約為254℃。結晶溫度與順序為:橄欖石相(1314℃),鐵鎂尖晶石相(1275℃),鈦鐵礦相(1217℃),斜輝石相(1165℃),斜長石相(1124℃)。在降溫過程中,殘餘岩漿成分中的SiO2 、CaO含量有上升的趨勢,MgO、FeO、TiO2含量則是緩慢下降。將殘餘岩漿的各種氧化物成分對二氧化矽作圖,可看出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鈉、氧化鈦含量會隨著二氧化矽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氧化鈣含量則會隨著二氧化矽含量的增加而上升;氧化鋁、氧化鉀則有先上升再下降的趨勢。復興橋苦橄岩實驗岩石學半深成岩桃園復興鄉復興橋苦橄岩之實驗岩石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