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梁孫傑2015-01-292015-01-292004/08-20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4371喬伊斯在《藝術家青少年時的畫像》裡開始大量使用動物意象,而到了《尤 利西斯》,動物更佔據無可取代的地位。本計畫將分成兩年實施,從「動 物性」的觀點來探討這兩部鉅著。第一年計畫處理「動物性」的相關議題, 企圖建立一套完整理論系統;第二年則依循第一年成果來研究喬伊斯的 《藝術家青少年時的畫像》和《尤利西斯》的第十五章〈瑟喜〉裏動物呈 現的文本倫理。現分述如下: (1) 第一年: 首先略述動物為人類濫用的歷史文化成因,主要是「人類中心主義」之作祟,接 下來討論道金斯和密基裡有關基因的辯論。道金斯倡導利他主義,認為人類和所 有的動物一樣,「都是基因製造的一部機器」,而他這種將人/獸同質化的說法, 受到動物權學者大加抨擊,其中以密基裡最為激烈。密基裡從關愛和尊重出發, 認為同中求異才是確保雙方平等對待的原則。所謂的「差異性」將置放在巴塔耶 的「自然」論述裡討論,也就是他所謂的人意識到自己為人之前的「動物性」 (animality),或「內在性」(immanence)。第一年期望能揭露各家探討「動物性」 背後糾葛絲連的文化成因,並釐清「動物性」(相對於「人性」)的概念。 (2) 第二年: 在《藝術家青少年時的畫像》裡,史蒂汾對動物一直保持著曖昧的態度,而大量 的動物意象也似乎回應不同階段史蒂汾的心理掙扎。小說以母牛開頭而以老鷹結 尾,更道盡他做為藝術家的身份認同(密基裡式的文化進化模式),始終鉗制於 道金斯式的生物演化論,再加上他對於人/獸同體的文化恐懼,致使他將「動物 性」詮釋成「獸性」,因此壓抑獸性或將之昇華為「藝術性」(或就史蒂汾而言, 「人性」)變成他唯一的自救之道。在此本計畫企圖呈現的不僅是史蒂汾的密基 裡面向和道金斯面向,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兩者之間因彼此交纏、迴避、拒迎、衝 突所產生的種種因應策略。但到了《尤利西斯》我們很明顯看的出來史蒂汾擁抱 人性鄙夷動物性的策略已為喬伊斯所不取,尤其是在〈瑟喜〉裏更表露無遺。布 盧姆在這章裏經驗的鬼魅夢魘,雖讓他感到困惑恐懼,但同時也激發出一股強大 的誘惑力,那也就是巴塔耶所謂的從動物性轉化而成的神聖性。巴塔耶主張回歸 到人成為人之前的動物性狀態,從而捕捉那瞬間即逝的死亡經驗,並從中延伸出 狩獵、牲祭、色慾、暴力等等議題,也正是喬伊斯在〈瑟喜〉裏所營造出來謎魅 詭譎的語言世界。人獸之間Between Man and Beast喬伊斯的動物觀(I)Joyce's Views of Animals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