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徐如意Hsu, Ju-Yi2019-09-032015-08-302019-09-032015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598221123%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138本論文在探討歷史教材因果關係的書寫及學生所呈現的因果概念的 認知情況,並探究歷史教材的書寫對學生歷史「因果概念」的影響,研 究採文本分析及實證研究兩方式進行,以明末流寇事件的書寫為例。 文本分析的結果顯示台灣翰林版的因果關係書寫呈現前因後果的因 果關係及固定答案的歷史事實,缺乏多元、複雜的因果關係書寫,對細 微的因素常省略不提;中國大陸人教版傾向光榮史實的介紹,對歷史變 遷欠缺完整的書寫,導致對事件的因果關係無法明確呈現;香港新理念 版內容完整詳細,導入問題式的書寫,且善用補充資料及多樣的活動設 計來啟發學生思考,最有助於因果概念及歷史思維的培養。 實證研究的結果顯示台灣學生偏向基礎的因果概念且不深入,對歷史 事件傾向直線的因果解釋;能理解事件的發生由多項因素而起,但因素 彼此間的關係則無法深入;將敘述當做歷史解釋,無法進行因果關係的 原因分類;對近因較有因果概念,容易忽略遠因或背景因素,缺乏宏觀 的角度看歷史發展;對細微的導火線及發生地的特殊因素的因果概念很 弱;但對「人的因素」則較不受歷史教材簡化書寫人名的影響,反而呈 現較佳的因果概念;能分辨因素間不同的重要性,面對新因素能分析對 事件的因果影響,透過題目的設計有助引導學生因果概念的深入。 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是現今歷史教育的重要思潮,也表現在各國的課綱 中,其中有關歷史的因果概念,建議歷史教材需落實多重因果關係的書 寫,提供多元角度及史料閱讀,打破直述式的書寫增加提問式的寫法, 使用多元題型的課後練習及閱讀題型的評量,引導學生練習整合說明, 更有助深入因果概念的思維能力。歷史思維因果概念歷史教科書學生歷史認知國中歷史教材因果關係的書寫與學生「因果概念』的認知--以「明末流寇」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