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淵洯郭銘怡2019-09-032014-7-172019-09-032014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00221106%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210本研究透過不同的視野與角度去探索天后宮的神聖性與世俗性,從廟宇的整體建築、公共空間的使用、廟宇各式各樣的裝飾題材去分門別類探索與解析,無論就建築本體來看,從廟的興建到完工都需耗費一番功夫,展現出旗津地區人民對祂的敬重,將廟宇視為地方生活空間的展現,再從廟宇本身的雕塑品來看,無論是石雕、泥塑在題材的呈現上都有其世俗的祈望意涵或宗教上的神聖性包含於其中。另外,在彩繪的部分大兩使用了許多歷史故事、角色人物的素材,這在剪黏也能看到,此類題材不止在天后宮大量使用,在台灣多數的廟宇也很普遍出現的一類裝飾性素材。由於早期台灣社會要接受教育機會並不是那麼普遍、容易,透過圖像的傳達就成了一個重要的教化功能,尤其這些題材中來自於古代的忠、孝、仁、義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的傳達,無形中將人們薰陶、潛移默化中達到教忠教孝的目的。因此透過旗津天后宮的整體建築、公共空間使用與琳瑯滿目、栩栩如生的各式雕塑和彩繪的裝飾,都顯示出旗津天后宮在地方中心的營造中所代表的地位。旗津天后宮廟宇建築旗津天后宮的廟宇建築與地方中心的空間營造(194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