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沁紅林子傑2019-09-062010-2-92019-09-062010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095613113%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391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真正為小提琴獨奏而作曲的時間,其實都集中在他生命的末期,而這也是他精神方面最不穩定的一段時期,所以其作品中不免帶有些許灰暗、憂鬱及矛盾性格的氣息,此曲到今日仍備受爭議,也讓後人對其有兩極化的評價。此曲若論其曲式架構和艱難的技巧層面來說,或許確實無法與其他著名作曲家的小提琴協奏曲相比,但若在情緒或整體的曲風表現上,此曲卻自有其獨到特別之處。再者就演奏層面上來說,若要將此曲中舒曼所傳達的情緒做好詮釋,那麼對演奏者的技巧及表達能力上也是一大考驗。本文共有六個章節,由舒曼的生平開始,接著進入小提琴協奏曲至浪漫時期的發展探討,並介紹舒曼的小提琴作品以及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背景及歷程,接著是作品分析和演奏與詮釋。舒曼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作品分析分析與詮釋Schumannviolinconcertod minor舒曼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分析與詮釋R.Schumann: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