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星何力友Ho-Li-You2019-09-032009-8-72019-09-032007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2220026%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412本文擬透過與構築黨國體制有關之概念,諸如去除「日本化」暨重建「中國化」,以及灌輸黨國意識、清除共產思想等,深入剖析戰後初期宣傳品、教科書等官方出版品在臺發行時所制定之政策、特色及其流通實況,藉以觀察國府在臺文教政策之更迭及其影響。 本文將當時發行之圖書分為教科用書、宣傳品、民間出版品等三部分。首先分析圖書出版政策與管理,探討官方如何制定圖書出版政策及管理民間出版之圖書,再以官方發行之中小學教科用書、宣傳品為研究範疇,探討官方如何發行上述圖書,闡明執行機關、出版模式、編印特色、流通管道等課題,並論及此一時期文教事業對臺灣社會之作用及其影響。 總括而言,戰後初期臺灣各項施政皆面臨極大之考驗及轉變。本文一則檢驗行政長官公署與省政府文教施政之效能,解明官方如何將新附之地建構成理想國土,文教設施如何依其構想進行建設。二則探討國府當局如何於五年期間,將充滿日本氣息及氛圍的臺灣社會,改造為合乎其要求之中國化社會,俾有利於其黨國體制及反共事業之開展。圖書出版品教科書宣傳品臺灣省政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官方民間黨國體制黨國日本化中國化反共思想戰後初期臺灣官方出版品與黨國體制之構築(194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