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彬張哲瑋2019-09-062007-8-182019-09-062007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3610072%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584「數位」與「互動」是當今文化、藝術發展中的顯學:前者是當代最為嶄新與代表性的技術,後者則象徵溝通或是表達行為中的新思潮。 在音樂創作中,與數位技術結合所產生的電子音樂,成為了自二十世紀以降,最具有創新特性的音樂類型,在音樂歷史的進程中,以其「類型」與其他時期分庭抗禮;另一方面,互動的概念早已存在於音樂的創作與表演中。然而,電子音樂卻因為其時間性的精確有著表演形式上的疑慮,牽制藝術性的發展,可能導致作品倒向科技技術性的失衡天平。順著歷史發展的軌跡,筆者認為具有互動性的電子音樂作品為上述疑慮提出解套-互動技術將使精確固定的時間性得以獲得紓解,使作品滿足作曲家、演奏家的雙方需求。 本論文將從電子音樂的發展、互動與音樂的連結等角度建構互動性電子音樂作品的理論論述,並以此為奠基創作與分析個人作品-數位互動音樂故事《小寶寶的異想世界》。電子音樂電腦音樂數位互動電子音樂的互動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