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芬賴胤曄Lai, Yin-Ya2019-09-032021-09-012019-09-032016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122021L%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167文藝創作可謂時代之縮影,象徵著某個特殊時期的歷史現象。1950年代中國的時代特徵為「改造」。配合著中共政策以及宣傳的需要,當時的藝術發展大體呈現藝術的自我改造,以及透過藝術改造觀眾兩大方向。本文將1950年代的美術作為社會環境、文化現象與思想觀念的產物,透過中國美術家協會的發展,及其機關雜誌:《美術》內容中的相關論述與刊登之創作,探討美術界的知識份子身處於這個變動的時代,如何改造、適應的過程。《美術》雜誌的內容聯繫官方立場,進行對理論的探索及具體的實踐。在理論探索方面,《美術》雜誌大約呈現延安時期的文藝創作理念的延續、蘇聯社會主義藝術的借鑑,以及雜誌主編王朝聞對新時期美術創作原則的理解三大主軸;在創作實踐方面,1949年至1956年的《美術》雜誌則以版畫、國畫和年畫的討論最為豐富,並因為美術家的思想、立場及創作方式等差異而引發許多爭論。整體而言,中國美術界在1949年至1956年期間,針對美術創作所展開的爭論,體現了建國初期中共對美術家社會主義藝術改造以及美術家自我改造的雙重過程,並在最終呈現藝術為政治之附庸的黯淡結局。藉由此一時期美術界知識份子對於藝術理論、作品的探討,可知當時中國人民的思想、立場並非毫無變化,而是有著思想上的困惑與掙扎;中共對藝術方面的改造,則重新形塑了人民對世界的認知,對日後中國的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美術》雜誌改造宣傳美術社會主義政治框架中的《美術》雜誌(1949-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