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Li, Chi-Hung鄧卉郁Deng, huiyu2022-06-072021-08-162022-06-072021https://etds.lib.ntnu.edu.tw/thesis/detail/0875f707b794d3c3750a0cc501ee677d/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6465本文以《儒林外史》四家評點為研究對象,分別為臥閑草堂評本、黃富民評本、齊省堂評本以及張文虎評本。《儒林外史》以臥閑草堂評本為底本傳播,晚清三家於此之上進行再批評使《儒林外史》再度風行於社會。四家評點間有著相互承繼、影響的現象,共同構築出一個緊密相連的評點系統與其他古典小說評點系統截然不同。依文學傳播層面而論,評點本與文本傳播性緊密相關。再加上,評點家從鑑賞評論的角度,既閃現對於《儒林外史》的主題寓意、章法結構等思維,又作為讀者與作者間溝通的橋樑,清代評點家說是《儒林外史》的第一批研究者。因此,本文選擇以四家評點本進行研究。本文關注的問題主要有三:首先,在比較性論述下,各家評點對於人物、情節的評價與態度差異為何?反映出哪些評點家個人價值審美與時代思潮的意義。其次,各家評點如何詮釋《儒林外史》整體關於功名富貴的思想內容與白描諷刺的藝術美學?闡明作者本意之上,透顯出哪些各自的主體意識。最後,如何從評點史、文學史上定位四家評點,各評點本的特色為何?內容分為六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確立研究方法,透過文本細讀分析評點語。第二章、第三章以「人物」為主,分別探討評點家對於女性人物與男性人物透顯出的道德倫理觀。第四章以「主題」為核心,在各家評點以「功名富貴」為旨下,論述各家對「科舉制度」、「文人文化」兩大成名得利途徑的相關思考以及在歷史社會政治下個人出處進退的關懷。第五章以「敘事美學」為重,說明評點家對小說敘事上的掌握與了解。第六章為結論,總整研究成果歸結《儒林外史》各家評點的差異以及評點史、文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none《儒林外史》評點臥閑草堂黃富民齊省堂張文虎none儒林外史評點研究A Study of Comments in The Scholars (Rulin Wa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