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孟儒林孟儀2019-09-062012-2-212019-09-062011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096613119%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420斯克里亞賓共有三部練習曲(Op. 8, 42, 60),分別創作於其早、中、晚三個時期,皆有高難度的技巧和豐富的音響及音樂結構。本篇論文將針對練習曲作品八作相關研究及討論。 練習曲作品八包含十二首練習曲,大致上皆可分為ABA’三個段落,調性明確,樂句對稱工整,大致上未脫離功能和聲的結構,但常藉由增減和弦、半音階來增添音樂色彩,亦使用複節奏的手法,形成一種特殊的韻律感。 斯克里亞賓想要打破鋼琴之「聲響會隨彈奏時間逐漸消逝」的定律,除了利用踏板保留最初的音響外,他常設置一些音型,如震音、反複的琶音、重複和絃及八度或音堆,來增強並延續音響,並藉由左手的遠距離的低音音響、寬音域的分解和弦、跨樂句的伴奏音型等方式來豐富低音色彩。此外,在看似平常的伴奏音型中,也常隱藏著富歌唱性的旋律線條。 筆者參考論述斯克里亞賓之相關書籍,將其生平及創作特色撰寫於第二章,第三章將作品八之十二首練習曲的樂曲形式及調性綜合分析比較,並以藍列特(Samuel Ludwick Randlett, 1930- )在1966年發表的一篇探討「斯克里亞賓鋼琴語言的性質與發展」的論文為基礎,研究斯克里亞賓的鋼琴語法,第四章將十二首練習曲逐一就和聲及作品進行研究與分析,其中和聲分析以和弦的功能為導向,簡明地呈現和聲的進行與解決,此外,也提供一些練習和演奏方面的想法及建議。斯克里亞賓練習曲斯克里亞賓練習曲作品八之分析與演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