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江程代勒Lin, Li-ChiangCheng, Dai-Le陳香吟Chen, Hsiang-Yin2020-12-102011-2-232020-12-102010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5600227%22.&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5330明清時期突然流行的諸多〈若蘭璇璣圖〉卷,往往由於其蘇州片的「贗品」身份,在藝術史上被認為是「筆墨不好,品相不佳」的一批作品而鮮少被注意。然而該題材的蓬勃興盛,與畫卷大量製造的商品性格,卻是我們觀察庶民文化的一個絕佳案例。本論文除了為這些〈若蘭璇璣圖〉找到其於藝術史上的定位,更藉由探測這些畫卷生產與消費的兩端,作為思索明末清初視覺文化的一個面向。傳世諸卷〈若蘭璇璣圖〉其實是在古代畫跡及畫史著錄二者參照下所誕生的產物。其所演繹之故事與其他題材有曖昧不明的關係,涉及的圖式傳統與風格,揭示出繪畫與其他媒材間互通有無之現象,彰顯許多版畫或蘇州片所具備如同資料庫般記載大量豐富圖像題材、風格元素的「雜燴」特質。在明末清初才女文化及文字遊戲盛行之際,〈若蘭璇璣圖〉富含各種不同的觀覽方式和樂趣,亦使其成為可收藏或使用的文化商品。蘇若蘭璇璣圖織錦回文仇英蘇州片Su Hui(Ruo-lan)Xuan-Ji Tubroche palindromeQiu-YingSu-Zhou Pian明清〈若蘭璇璣圖〉研究The Study of Su Hui(Ruo-lan) Palindrome Scrolls in the Ming-Qing 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