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肇富教授蕭惠中Hui-Chung Hsiao2019-09-06不公開2019-09-062012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9900388%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805馬悌努是二十世紀捷克作曲家,繼捷克三傑—斯梅塔納、德弗札克與揚納傑克之後,將其民族音樂再次發揚光大。馬悌努受到許多西方音樂流派的影響,展現了多樣化的風格與作品類型,然而在他的音樂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在節奏與旋律上充斥著波希米亞的鄉土味。 本論文所探討的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創作於移居美國之初,面對著全新的聽眾,馬悌努意識到他迫切需要吸引眾人的耳朵,因此比起第一號奏鳴曲來得保守且討喜。在這首作品中展現出豐富的情緒變化,偶爾添加波希米亞民謠或舞曲節奏的使用,獨特的和弦配置造成衝突、不和諧的音響效果,聽覺上給人一種新穎感。此外,馬悌努音樂中隱約流露出的哀愁,與大提琴獨特的音色產生無與倫比的融洽感,將樂器本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筆者首先將著眼於馬悌努的生平與音樂風格,並概略地討論他的大提琴相關作品。接著切入本論文的核心,分析樂曲架構、段落特色、旋律動機及音樂素材等音樂語法,然後再根據分析結果進一步探討音樂風格與演奏詮釋,將實際演奏時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技巧與風格詮釋的探討。馬悌努捷克作曲家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新古典主義波希米亞MartinůCzech composerCello Sonata No. 2Neo-classicismBohemia馬悌努《第二號為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之作品研究及詮釋探討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Martinů’s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