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超李宜勳2019-09-052005-12-312019-09-052005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069146009%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3539學校教育採開放空間的理念,是希望學生的學習環境不只侷限於教室中,教室之外才是更寬廣的學習場域,藉由在校園環境中探索找尋自我發展無限的可能。研究指出「開放空間型態」的校園確能為教育帶來相當大的變革,但「開放空間型態」的校園是否能對於學生的「環境知覺」有一致的幫助呢? 本研究以臺北市第一批採開放空間型態規劃的三所學校作為研究場域,各校以隨機方式抽取六年級三個班級共231名學生進行自編「校園環境知覺(校園環境感受、環境視覺感受、校園探索性和校園擁擠度)及環境行為(生態管理、消費者行為、說服與參與行為)問卷」調查,用以探究學生對校園的環境知覺以及學生的環境行為傾向;並隨機抽取三校六年級學生共160名進行「校園環境互動情況調查」問卷的填答,了解學生所認知的校園環境以及學生所喜愛校園環境類型的原因。將「學生對校園的環境知覺及環境行為調查問卷」資料以敘述統計、皮爾森相關係數進行整理分析,再輔以「學生校園環境互動情況調查」問卷的內容進行彙整討論。 綜合本研究發現,可歸納出如下的結論: (一)整體的校園環境規劃是影響學生環境知覺差異的最大主因。經由分析發現影響學生對校園的環境知覺程度由高至低依次為學生對校園環境的感受、校園環境的視覺、校園的擁擠度和校園的探索性。 (二)學生所採取各類的環境行為頻率不高,學生較常採取環境行為的類別是生態管理與消費者行為,較少採取的是說服行為與參與行為。 (三)學生的環境知覺與環境行為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學生的環境知覺與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中的情意變項、技能變項和個性因素均有顯著的相關,但與認知變項並無顯著關聯性。 本研究依據以上研究的結果給予學校、教育主管當局和未來研究的建議。環境知覺環境行為開放空間學校學生校園環境知覺與行為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