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珠張清菁TEOH-CHENG CHENG2020-10-192025-07-152020-10-192020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80220012L%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0524華人是馬來西亞三大族群之一,憑著一股堅韌民族性,在被視為「他者」之歷史定位下,自強自立,從最初的落地歸根到後期之落地生根,隨著身分的變化,不但扭改了自身族群在馬來西亞的命運,也讓代代傳承之文化在多元文化融合和涵化過程中,演變成今日獨具特色之馬華文化。 檳榔嶼是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即以華人為主體的小島,是以保留了相對於其他州屬更多的華人文化傳承,例如民間習俗、文化活動,以及各種華人文化之相關行為,這裡不只被視為華人文化蓬勃發展處,同時亦是檢視華人文化變遷的最佳之處。 當年先人在生活、生存前提下選擇離鄉,到檳榔嶼展開新生活,即因為生活模式之改變,而有了後來亦步亦趨之文化變遷。近年華人族群開始意識到文化變遷之危機,不只「華教」因為客觀因素教育之路走得艱辛,文化傳承亦因為大幅度之生活模式改變,而與中華文化原貌相去日遠。然而華社依然希望透過文學閱讀教育來深化和強化新生代之文化教育,讓子女們對馬華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繼而透過學習、實踐和傳承的目的。本論文便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決定從國民型學校之華文教育著手,藉華人積極把子女送往華校就讀支持母語教育,並推動閱讀經典之相關活動,來探討透過文學閱讀教育力挽狂瀾之成效。 此外,本論文亦希望藉由檳榔嶼因為少子化逐漸失去華人為主體居民優勢,進一步抽絲剝繭探討華人在面對文化變遷之社會現實與現象、心理等不同層面問題,以檢視華人價值觀之變化的深、廣度。 整體而言,文化變遷得從教育著手,這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共識,亦是檳榔嶼華人至今不變的堅持,但礙於國民型學校十一年國民義務教育之教材和課本是由馬來西亞教育部統一編輯,是以檢討教材能否為文化教育服務是刻不容緩之課題,然而,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否能發揮其功能,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雙管齊下教育新一代,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堅持和看法、做法。是以本論文採取實地訪談華人之方式,來了解華人對文化變遷的應對方法。 再者,華人價值觀之演變亦是文化變遷肇因之一,這也是導致民間習俗活動去留之關鍵,今日檳榔嶼依然傳承之各種禮俗活動,其實也正反映了華人價值觀對於文化傳承之取捨權,若不注意,大而化之的背後,實則影響深遠。 透過教育、社會現象和心理層面之探討,本論文得知文化變遷因素主要來自於華人對傳承文化抱持任意取捨之心態和認知,加上多元語言和多元文化環境影響,華人不只面對教育政策上之考驗,也在考量子女未來前程時,必須做適應的犧牲和調整,導致文學閱讀教育不能深耕,同時亦因為自身的誤解與個人價值觀取捨因素,衍生了後來文化傳承面臨不正確、任意簡化、式微、替代等問題,致使馬華文化失去了中華文化的純正性和單純性,平添了幾分的任意性和複雜性。 檳榔嶼華人普遍存在「會說母語即是傳承文化」之誤解,是今日華人新生代落實文化傳承所面對之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本論文有父母應以身作則說華語、寫華文,以及傳承正確禮俗之建議,同時希望家庭與學校相互輔助,重新定位價值觀,確保華人子弟在未來的文化傳承中,不因個人主觀取捨,而摒棄中華文化優良且豐實之內涵。none文學閱讀馬華文化文化變遷文化傳承實地訪談none論文學閱讀教育與華人文化傳承之現況──以檳榔嶼華人為觀察對象A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Reading Education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Using Chinese in Penang Island as the Object of Ob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