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隆盛傅莉芬2019-09-032008-2-222019-09-032008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1221004%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219福建地區背山面海的環境,相對於中原而言,地理相當孤立。隋唐以後,中原政權對福建地區的控制力日增,福建地區的各項資源也獲得較多開發;五代時期閩政權的建立,則奠定北宋時期福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 北宋時期,福建地區單獨設路,反映出該地在南方地略與交通重要性的提升。由北宋時期福建路境內州縣、人口的增加,市場及中舉人數的分佈,則反映出閩江流域各州軍在經濟、人文的發展上,仍領先於沿海州軍。泉、漳、汀各州在北宋時期亦較前代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北宋時期,福建路士人階層的勃興,對福建路文化、教育水準的提昇,地方公益事業及宗族組織的發展,均產生重要影響。此時期福建路宗教活動的演變、強悍務實的民風與地域色彩濃厚等現象,在在影響其後福建文化的發展及延伸。北宋福建路社會變遷北宋時期福建路的社會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