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珍Tsai, Meng-Chen林聰宏Lin, Tsung-Hung2023-12-082022-08-012023-12-082022https://etds.lib.ntnu.edu.tw/thesis/detail/c9cdc89731a7d7c327332cde4a6305a4/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9856湯顯祖《牡丹亭》劇作甫出,其「心花筆蕊」,「婉麗妖冶」,震懾心神,迄今不衰,而明、清兩代《牡丹亭》評點本多達十逾種。其「意趣神色」藉由諸評點者的殊異評騭視角,了解湯作時代背景與理想價值,反映晚明時代風氣。本論文各章要旨如下:第一章「緒論」──戲曲評點乃明、清兩代文學批評發展特色,《牡丹亭》為當時戲曲評點熱門之作。本章針對《牡丹亭》評點本及晚明社會風氣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概覽諸評點本因襲關係與特色,以期對臺灣「湯學」研究略盡棉力。 第二章「明代的文學風尚」──溯源「情」如何遭到抑制到發揚,晚明自由思想影響湯顯祖「至情」觀;「率真」的態度,體現在公安派的主張及李贄〈童心說〉;藉「務奇」手法,運用瑰偉靈奇的文字,煥發夐渺的駘蕩之思。 第三章「戲曲評點與《牡丹亭》諸評本概述」──探討明、清兩代戲曲評點發展與分期,針對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商業風氣與刻書業發展、閨閣賞音的觀照以及清代文網的箝制等因素進行分析。由明清兩代戲曲評點之發展,進而推闡《牡丹亭》評點趨勢,並概述諸評點本成書年代與特色。 第四章「明清《牡丹亭》評點本比較」──比較明、清《牡丹亭》評點之因革,並探討《牡丹亭》評點本中的至情思想、人物形象、科舉制度、音律校勘等特色。 第五章「由《牡丹亭》評點看明清時代風氣」──首先探討「對程朱理學的反抗」,由明中葉以降,政治、科舉之弊,促成陽明心學發揚,影響湯作以情抗理的精神,並藉評點分析禮教名教之弊與本色情真之風。接著解析「女性觀照的萌發」,探討《牡丹亭》對婦女的影響,從評點興發對「至情」的感悟。最後「男風情慾的書寫」,則探究倡慾風潮的背景,從評點本對情慾、男風等倡慾書寫進行討論。「結論」──綰合明、清《牡丹亭》評點本,就其戲曲評點成因與評騭形式、批語內容、批評風格、傳播手法、批語特色等作出結論,並對《牡丹亭》評點本之至情思想、人物形象、批評特色,輝映對科舉政治的嘲諷、女性觀照的覺醒、情慾男風的倡放,予以統整論述,從評點本洞見晚明時代風氣。none戲曲評點牡丹亭至情思想女性觀照男風書寫Peony PavilionCommentary of Traditional Operalovemale homosexualityfemale consciousness戲曲評點之時代風尚研究──以《牡丹亭》為例A Research of Prevailing Custom into the Commentary of Traditional Opera: Taking Peony Pavilion as an Examplee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