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珠2020-12-102003-07-012020-12-10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86NTNU0233008%22.&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4075「十八學士圖」是後世盛行的人物畫題,自武德九年唐太宗命閻立本繪製十八位學士的圖像後,即開啟了「十八學士圖」創作的傳統,此後,歷代不斷有畫家以此為題加以創作,在宋代興起創作的風潮後,延續至明清仍持續不墜。在歷經不同時代的推移、風尚的變遷,使得這個畫題的發展有盛有衰,有承繼也有創新,不同時代、不同素養的畫家在處理這一個傳統題材時發揮了各自的創造才能,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上進行新的探索,除了舊摹本,歷代畫家不斷有新的詮釋,使得這個流傳已久的畫題不斷綻放新的生命力。 隨著創作目的、審美品味的變遷,「十八學士圖」也展現了絢爛多姿的面貌,各種不同的稿本應運而生,為了迎合新時代的需求,表現形式也更趨唯美與通俗化,「十八學士圖」已由早期藉以褒崇勳德的肖像畫發展為具愉悅性質且適於大眾品味的雅集形式,逐漸遠離典故,而成為後世畫家藉題表現文人理想生活情境的題材,且與後世文人生活圈中盛行的文會、雅集圖產生了交互的影響,尤其當「十八學士圖」由肖像形式轉為雅集形式後,兩者除人數的差異外,界線已漸趨模糊。 本論文的撰寫試圖釐清「十八學士圖」的相關問題及其歷代的發展與演變,除就其創作的淵源、典故及相關問題的釐清外,亦就現存畫跡作實際的考察及真偽的辨析,並以此為基礎,探究其歷代圖式的發展與演變、由肖像形式轉為雅集形式的過程,並就畫幅形制的選擇對畫作表現所產生的影響加以討論。此外並進而探究影響其演變的內在因素,探討同一畫題的創作,在不同時代畫作性質、創作目的的遞嬗及其對畫作表現所產生的影響,最後並分析不同時期創作者與贊助階層的遞變,及贊助者對畫風演變所產生的影響,期能較全面地掌握此一畫題發展的脈胳。十八學士圖像人物畫「十八學士圖」源流暨圖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