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簡淑真2014-12-022014-12-022009-12-31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1722本研究旨在發掘與發揚泰雅族文化的「原有」及「所長」,透過在地科學素材的發掘, 與當地幼兒教師及有關人士共同建構、實踐並檢視以地方為本位的幼兒科學教學。具體目的 有六: 1. 探討泰雅部落中適用於幼兒科學學習之自然生態與文化資產。 2. 分析泰雅部落中自然生態與文化資產對幼兒科學學習的影響。 3. 瞭解泰雅部落中幼兒教師的科學信念與教學實踐。 4. 參與泰雅部落幼兒教師進行以地方為本位的科學教學實踐,及其省思與成長歷程。 5. 探究泰雅部落參與地方本位科學課程幼兒的學習狀況與概念之發展情形。 6. 分析泰雅部落幼兒教師建置幼兒科學學習歷程檔案,及利用其以瞭解幼兒科學學習之情 形。 本研究採用質性的研究方法,在泰雅部落的真實生活情境脈絡中,與幼兒教師進行合作 教學研究,並透過觀察、訪談、文物採集與文件分析等的方式蒐集資料。預期成果如下: 1. 對學術研究及科學教育方面:(1) 開發地方本位的幼兒科學課程與教學方法;(2) 強化參 與研究教師實踐地方本位幼兒科學教學之能力,促進原住民族地區幼兒園實施地方本位 之幼兒科學教學;(3) 提供師資培育機構中原住民科學教育之參考實例,儲備返鄉加入幼 兒教育之原住民教師;(4)發展有關原住民兒童幼兒科學教與學之相關理論、研究方法與 研究工具、課程與教學資源等,可資提供原住民兒童數理教學與學習研究中心相關資料 庫建置之有力資料。 2. 對參與人員方面:增進參與之研究人員對泰雅文化的精髓及特殊性的瞭解,並培養對泰 雅文化的尊重與虛心學習的態度;獲得文化採集與分析方法之訓練,以及發展地方本位 幼兒科學課程之知能。 3. 對泰雅部落方面:提高部落成員對泰雅文化的認同感與參與感,促進泰雅部落人事物與學 校的交流互動;提供建置泰雅部落自然生態與文化資產融入幼兒科學教育之資料庫的參 考。地方本位教育幼兒科學課程原住民族幼兒科學教育泰雅族合作教學研究place-based educationearly childhood science curriculumindigenous earlychildhood science educationAtayalcollaborative teaching research部落有教室,教室有部落‑‑參與北部地區原住民族幼兒教師建構與實踐地方本位科學課程之合作教學研究(1/3)In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The Develement and Promo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and Digital Game Base Learning Programm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