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昱廷黄平君2019-09-052007-7-32019-09-052007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2640123%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7035摘 要 本篇為演講音樂會撰寫之詮釋報告,以二位出身民間、同為視障者、堅守二胡音樂民間路線的音樂家-華彥鈞、孫文明為研究主題,各以其一首代表性作品《聽松》、《流波曲》為研究對象。現今二胡音樂相關領域之研究多以「學院派」二胡音樂為主題,中國的二胡音樂擁有今日蓬勃發展的局面,實是建基於深厚的民間音樂原素,本篇報告之目的,除探討二位二胡視障音樂家之音樂藝術價值,也是對二胡音樂根源的回溯,與對民間視障音樂家的致敬。 本文將以相關研究文獻探討、影音資料及樂譜版本比較、個人心得提出等方式,就樂曲創作背景、演奏手法、民間素材特性之運用方式作分析;並為同時期之二胡視障音樂工作者建立初步聯係圖網,為往後相關研究作一開端。二胡視障音樂家華彥鈞孫文明聽松流波曲兩位視障二胡音樂家華彥鈞、孫文明的研究─以《聽松》、《流波曲》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