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輝 博士王蓓潔2019-08-282005-8-12019-08-282005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069210002%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85362本文所關注的並不是在於討論所謂國家認同的「答案」是什麼?而是答案是依循怎麼樣的一個路徑所產生,對於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是在社會現象背後更為重要的課題,因為往往帶來爭議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本身;本文主要的內容是探討在哈伯瑪斯(Jrgen Habermas)所提出的憲政愛國主義(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的國家認同是如何可能?憲政愛國主義具備哪些哲學基礎和實踐理論? 檢視台灣建構國家認同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發現民族主義所留下的痕跡,針對民族主義對民主國家造成的傷害,哈伯瑪斯的憲政愛國主義對具有多元文化的台灣帶來何種的啟示和希望?哈伯瑪斯憲政愛國主義國家認同現代性多元文化從哈伯瑪斯的憲政愛國主義看台灣國家認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