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剛Ming-Kang Tsai張鈞普Jyun-Pu Chang2019-09-042016-8-142019-09-042013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0042067S%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0377CO2藉由催化劑轉換成其他種類的可用化合物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目標。下一代的CO2催化劑重點在於利用太陽能將其還原於p型奈米半導體電極,如此可改善一般催化劑系統內需要犧牲電子給體,最終導致耗盡而中止的限制。而化合物與p型奈米半導體電極之間的結合為一研究重點。 我們藉由設計出p型半導體NiO cluster,先對其做三種anchoring groups分子的優化構型,分別是HCOOH、H3PO3、HCSSH,並探討他們的結構、吸附能等性質。接著將上述的三個分子 接上由Rochford教授所提供含有釕及錸金屬的化合物作為光敏劑,其中分別含有8-oxyquinoline(8-OQN)與bipydine(bpy)作為ligands,研究其吸收光譜、幾何結構等性質。最後我們將催化劑、anchoring groups、NiO cluster全部結合,模擬出一組p型半導體結合光敏劑的部分,並且站在分子和NiO cluster表面的overlap程度的觀點,判斷最好的anchoring group。氧化鎳修飾基團nickel oxideanchoring group利用塊材模型探討CO2還原催化劑上修飾基團與p型半導體之間的關係A Cluster Model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type Semiconductor and Anchoring Groups for CO2 Reduction Cat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