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榮吳鈺涵Wu, Yu-Han2019-09-052021-07-272019-09-052016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244020S%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167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使得海洋應能提供更多能量讓颱風發展,因此颱風強度也應逐年增強,但在西北太平洋颱風平均最大風速增強趨勢並不顯著,故本研究針對此現象進一步分析。 本研究使用衛星觀測資料和實測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在西北太平洋颱風發展區 (Main Development Region, MDR) 之海表面高度異常值 (SSHA) 上升趨勢分布並不均勻,尤其在MDR北側之渦漩活躍區 (South Eddy-Rich Zone, SERZ) 的SSHA為下降趨勢,此現象反映出26°C海水深度 (D26) 變淺,造成可提供給颱風的能量減少,因此SERZ之SSHA的下降趨勢使得颱風在通過此區域後颱風受到海洋條件的抑制其發展,而此區域SSHA下降是由於冷渦數量增加及暖渦數量減少所造成。 另外,由颱風通過SERZ之機率可發現在2002年以前及2003年以後趨勢有明顯不同,2002年以前颱風通過機率逐年增加,而2003年後颱風通過機率則逐年減少,但統計颱風平均最大風速後發現2002年以前颱風平均最大風速的上升趨勢比2003年以後之上升趨勢大,故針對颱風滯留時間、大氣條件以及海洋條件去探討,結果顯示在2003年以後颱風在SERZ滯留時間增長,又因SERZ之D26在2002年以前逐年變深,較有利於颱風發展,而2003年以後D26逐年變淺,進而抑制了颱風發展。颱風上層海洋溫度結構渦漩氣候變遷對西北太平洋颱風發展之影響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