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肇富蕭文妍2019-09-062017-9-262019-09-062012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9900364%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803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1856)《大提琴協奏曲,作品一二九》(R. Schumann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29)與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及德佛札克(Antonín Dvořák, 1841-1904)的大提琴協奏曲被譽為最高傑作。舒曼以大提琴歌唱出細膩而不浮誇的音樂,他認為音樂的目的在反映心靈的狀態,所以周詳地為大提琴設計了此協奏曲,簡樸的管弦樂手法,讓大提琴的主奏保持明確的平衡,在獨奏大提琴上要求高度的技巧,但不是外顯的華麗動態,而是將技巧完全的融入在音樂中,講究深邃且觸動人心的音樂內涵。 本研究報告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筆者的研究動機和方法;第二章為作曲家的生平與創作風格,論述十九世紀的時代背景和音樂風格,以及舒曼的一生;第三章為舒曼《大提琴協奏曲,作品一二九》之樂曲分析;第四章為舒曼《大提琴協奏曲,作品一二九》之詮釋演奏,探討樂曲的音樂詮釋和演奏技巧,以及CD版本比較,第五章為結論。舒曼大提琴大提琴協奏曲Schumanncellocello concerto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一二九》之作品研究R.Schumann: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