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高樹吳佩樺Wu, Pei-Hua2019-09-032022-08-212019-09-032017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122031L%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171  「形象」起源於自我與他者的相互觀看,人們各有所思,呈現一個想像與真實融匯的場域。旗人與民人相對,形象因群體間刻意形塑的對立而強化,從用詞到故事情節,皆與身分認同息息相關。終清一代,做為政權核心的八旗群體,既維繫皇帝極力倡導的祖宗典範,其形象同時也褒貶起伏,幾經流變。旗人自我期許、自我認知的形象以及他人眼中的形象,在不同論述中發展,寄託各種思想與願望,影響後世旗人的心態觀感。自我形象往往富有傳奇色彩,潛在政治內涵與話語權的關聯模式,是形象流傳的重要因素。在「變」與「不變」之間,形象經過詮釋與再現,即使清祚已覆,仍保留著獨特的歷史記憶。從盛京到北京,甚至延續到新京,旗人形象涵蓋清朝初興、盛世與衰亡的歷史進程,為其發展趨勢,增添多元視角的佐證。旗人形象滿洲根本敬天法祖滿漢畛域滿洲國旗觀:多元視角下的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