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呂春盛2016-01-122016-01-122009/08-20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GRB_Search/grb/show_doc.jsp?id=1983549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539筆者以往曾致力於研究北朝後期東魏•北齊政權、西魏•北周政權,以及南朝後期 的陳政權。基本上都從權力結構演變的視角,分析這些政權的興亡,結果都有意想不到 的收獲,已陸續出版三本專書:《北齊政治史研究一北齊衰亡原因之考察》、《陳朝的政 治結構與族群問題》、《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一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近幾年筆者 的研究重心轉向考察東晉南朝的土著族群,亦發表了數篇論文,對此一主題可暫告一段 落》於是最近的研究,再回到筆者較擅長的政治史,仍以權力結構演變的視角出發,往 上追溯研究南朝梁政權》本研究乃是南朝梁政權研究所延續出的新課題,由寒人政治地 位變動的線索,挖掘東晉南朝政治社會的底層構造。 一般認為,東晉是門間政治達於頂峯的時代,從中央朝廷到地方州鎮,政治高位幾 乎由門閥世族所壟斷,而南朝則是寒人開始興起的時代,不但開國君主皆出自寒門,中 央朝廷與地方州鎮也因君主的恩倖,出現「寒人掌機要」的情況。然而,東晉時期仍有 掌重權的寒門(如陶侃),南朝時期所謂的「寒人掌機要」,也有待進一步的分析,可見 這一歷史論述,並非已無探討的空間。 門間是歷史的產物,同樣的,寒門或寒人一詞也是伴隨著門間政治的發展而形成的。 探討寒門或寒人詞義的演變,也可反映出門閥政治的形成。尤其東晉時期有哪些掌重 權的寒門人物,其出身與下場如何,頗值得再做探討。至於南朝時期所謂的「寒人掌 機要」,以往幾乎已成定論,但近年也受到過度誇張的質疑,不論如何,這一問題也有 再做全面檢討的必要。探討的重點,除了對「寒人掌機要」再做實質的評估,還必需 全面分析掌機要寒人的出身背景、族群身份與地域分布,由此再探討寒人政治地位變 動與東晉南朝經濟發展的關係。希望本計畫能够結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整合成全盤而 有系統的中國中古史研究》The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Han’s political status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Eastern Chin and Southern Dynasty, with an overall analysis on the Han, being in power, as well as its origin, ethnic identity and territory distributiion during the Eastern Chin and Southern Dynasty. Accordingly, the research also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 Han’s political staut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Chin and Southern Dynasty.東晉南朝寒人政治地位變動東晉南朝寒人政治地位變動的研究A Study on the Han's Political Status Trans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Chin and Southern Dynas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