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武Chen, Den-wu李郁萱LEE, Yu-Hsuan2023-12-082023-08-142023-12-082023https://etds.lib.ntnu.edu.tw/thesis/detail/e56a552206885520dae43a7dedb8176b/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20242「慰安婦」議題為戰爭女性人權當中殘酷的一頁,本研究嘗試在國中素養課程中融入影視教材,提升學生對於「慰安婦」甚至於人權議題的關注,進而延展到學生對於自身人生的體悟。《蘆葦之歌》為吳秀菁導演基於其「療癒哲學」拍攝的紀錄片,重點不在於控訴臺籍慰安婦經歷的種種苦痛,向日本政府要求道歉與賠償亦在其次,而在於關切受到傷害的「慰安婦」如何治療內心的傷痛、走上與自我和解的道路。本研究藉由檢視「慰安婦」成因,分析臺灣、中國、韓國的「慰安婦」相關影視作品,以了解亞洲地區對於「慰安婦」議題展現態度的不同之處與其構成原因,與《蘆葦之歌》的敘事風格加以比較,並透過本紀錄片設計課程教案,研究結果也證實運用影視教材,能有效加強學生對於特定議題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展現出解讀史料、整合資訊的能力,強化他們對於其他議題的關注,符應108課綱要求的素養精神。none慰安婦蘆葦之歌性暴力影視史學人權教育素養課程none戰爭與女性 ──影視教材《蘆葦之歌》運用於素養教學War and Women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lm"Song of the Reed" in Character Educatione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