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林逢祺2014-12-022014-12-022000-11-011680-5526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8552臺灣在國民政府遷臺以後,著眼於與中共政治競爭,大力推動所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在教育上特別重視儒家倫理的傳承。這個特色在目前的國民教育中雖有減弱,但仍然被強調;至於其操作方式,主要是透過一些中心德目的提倡來進行。換言之,儒家倫理依舊在我們的社會中,肩負著下一代的德育重任。這種現象潛藏了兩個極為值得探索的議題,首先,現代國民在儒家倫理的教化下,是否會像民初魯迅一樣,產生一種受壓抑的感覺?其次,若干論者發現,西方文化傳統中的美德倫理,帶有反民主、反自由主義的傾向,而與當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秩序呈相互背馳的狀態。倘若如此,則我們以儒家的美德觀來教育下一代,是否也會陷入反民主、反自由的危險呢?本文將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分析魯迅面對傳統美德教化,所以會感受壓抑的來源;並將說明以自由主義論者所提倡的權利倫理作為德育的基礎,一方面可以防範美德倫理推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道德勒索行為,另方面也可保有儒家倫理理想的美感潛能,是現代社會公民道德教育應有的核心與基礎。http://quarterly.naer.edu.tw/index.php美感德育美德倫理權利倫理自由自由主義美感與道德教育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Moral Education論道德教學的審美判斷On the Aesthetic Judgement of Moral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