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芳菁林偉文2019-09-052010-7-272019-09-052010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5440031%22.&%22.id.&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13092006年8月9日桑美、寶發颱風之環流輻合區位於台灣上空,東吉島南方出現橫跨台灣海峽且生命期長達18小時的中尺度強線狀對流(Mesoscale Convective Line,以下簡稱MCL)。根據雷達觀測可將其生命期之0~5 h定義為「發展期」,為寶發留下之微弱雨帶在原地發展;第5~8 h定義為「成熟滯留期」,特徵為大於50 dBZ之回波近似滯留,且其西側向西南方彎曲,內部的對流胞由東側發展向西側傳送。第8-15 h為「成熟移動期」,此期MCL往北移動約80 km,且回波之中段垂直結構隨高度向南傾斜,強度仍維持在50 dBZ以上。第15-18 h為「消散期」,在MCL南北兩側出現張裂分離且回波迅速減弱。 WRF模擬顯示,在MCL生成之前,雙颱之外圍環流越過中央山脈後,因絕熱增溫作用,於背風側產生南北兩個中尺度低壓。同時,桑美外圍風場在台灣海峽北部受到地形管道效應影響,低層產生東北風噴流,而寶發外圍氣流在中央山脈南部附近出現繞山作用,在高屏近海產生低層東南風噴流,兩者造成風速風切,導致台灣西部近海處北側、南側分別生成一個氣旋式、反氣旋式渦漩,且與兩中尺度低壓疊合,使台灣海峽呈現鞍形氣流場分佈。模擬顯示MCL對流胞激發位置是兩渦漩之南北風輻合處,且較強的偏北風遇到較冷偏南風被迫抬起產生上衝流。此外,兩颱風為MCL持續提供一南一北對流不穩定與高可用位能之環境。成熟移動期因北風向中層延伸,隨高度向南傾斜之MCL的南側低層出現伴隨冷池的中尺度高壓,此與MCL往北移動有密切相關,亦使MCL由PS型轉為TS型。當動力、熱力作用明顯減弱時,MCL進入消散期。中尺度線狀對流颱風中尺度高壓鞍形場雙颱環境下台灣海峽中尺度線狀對流之個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