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中高頻詞的語型研究
| dc.contributor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 zh_tw |
| dc.contributor.author | 畢永峨 | zh_tw |
| dc.date.accessioned | 2015-01-29T09:15:47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5-01-29T09:15:47Z | |
| dc.date.issued | 2005/08-2006/07 | zh_TW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計畫要探討高頻詞在口語中與其他高頻詞結合, 形成語型, 並通過主觀化等語意 演變的機制, 發展出(語型)語意變化, 甚至進而演變成語法化的過程. 在有大量語料的先決條件成熟之下, 斷代語料有利於觀察「進形式」語言演變. 而口 語中的高頻詞是最佳入手點, 因為詞頻與共現與語言結構的演變密切相關. 前人研究已 一再證實高頻詞共現頻繁, 會導致語音, 語用, 語意, 甚至語法上的演變. 本計畫將針對 幾種高頻詞進行調查. 在前人對指示詞語法化研究的基礎上, 我們再檢視其他由指示詞 合成的語型, 並探討其語意是否衍化; 若衍化, 其機制為何? 除卻主觀化, 是否仍有其 他語意演變的機制呈現在這些語型之中? 對不定量詞如「些」, 「點」也將進行同樣的分析. 另外, 還要考察書面語語料, 比較不同語意的勢力消長是否因語用因素而不同. 這個計畫大致依據文獻中所使用的理論架構. 研究方法以使用為本, 語料為本, 並 計算使用次數與頻率, 檢視詞與詞之左右相鄰關係, 檢視同一位置之替換關係, 及檢視 語意共生關係. 這個研究能為有關頻率與共現在語言衍化上之重要性的理論架構提出台灣華語中 的證據, 並透過提倡以語型觀點看待語言使用, 對「語法和詞彙本為一體之兩面」的理論 立場做出具體貢獻. | zh_tw |
| dc.identifier | ntnulib_tp_B0209_04_010 | zh_TW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4399 | |
| dc.language | zh_TW | zh_TW |
| dc.relation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4-2411-H003-025) | zh_tw |
| dc.subject.other | 高頻詞 | zh_tw |
| dc.subject.other | 語型 | zh_tw |
| dc.subject.other | 語意變化 | zh_tw |
| dc.subject.other | 語法化 | zh_tw |
| dc.subject.other | 主觀化 | zh_tw |
| dc.subject.other | 指示詞 | zh_tw |
| dc.subject.other | 量詞 | zh_tw |
| dc.title | 口語中高頻詞的語型研究 | zh_tw |
| dc.title | Phraseologies of High Frequency Words in Spoken Chinese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