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2-03-01

Authors

張國恩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Abstract

我國資訊教育的發展是從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起,經由電腦課程的實施,到九年一貫課程中的資訊融入教學。這種脈絡正符合現今學習科技(Learning Technology)的發展,也滿足學習觀點的改變。建構論者認為知識是經由學生自我觀察外在事物後探索、體會、與省思等思考活動(Thinking Activities)而建立的,強調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學習環境。在建構論的主張下,老師所扮演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蛻變到知識建立的協助者。學生與老師的關係也由“從老師身上學(Learning from Teacher)”轉變成“和老師一起學(Learning with Teacher)”。正由於此種學習觀點的改變導致了現今學習科技的發展。早期學習科技發展者注重如何利用科技建立一個學習環境,此環境提供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可從中穫得知識,此種提供教學資源的方式依然採用知識是被傳授的觀念,而非知識是自我建構的觀點,其目的是要取代老師傳授知識的角色。然而受到建構論的影響,現今學習科技的發展注重如何把科技當作學習工具,學生利用這些工具發展知識,也就是學生將工具當作學習伙伴(Learning Partner)。學生與科技間的關係如同學生與老師間的關係,由“從科技學(Learning from Technology)”轉變成“用科技學(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近年來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展已逐漸成熟到人們重新思考學習與資訊科技的關係。目前而言,資訊科技是學習科技最重要的應用,其發展趨勢始於電腦輔助教學,資訊素養與電腦技能的訓練,到資訊融入教學。Jonassen等學者 (2000)曾在所著的書中說明學習資訊科技有三階段的發展,分別是「從電腦學(Learning from Computer)」、「學電腦(Learning about Computer)」、與「用電腦學 (Learning with Computer)」。Jonassen的三階段發展對應到我國資訊教育發展分別是電腦輔助教學,電腦課程的實施,與資訊融入教學。雖然我國資訊教育發展呼應Jonassen的三階段發展,但每一階段的進展皆有基礎條件,而國內環境是否已具備?本文將以建構學習理論的觀點分別說明三階段的內涵,並就學校軟硬體環境,提出如何實行資訊融入教學。

Description

Keywords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