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教師─從教育電影中探討現代教師的形象問題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5-07-31

Authors

方永泉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透過教師焦點團體對於教育電影的賞析以及討論結果,更深 入地瞭解當代電影媒體中所呈現的教師形象,以及教師對於這些教師形象的看法。近 年來,隨著傳播媒體與資訊科技的發達,媒體素養教育已經成為台灣社會所關注的教 育重點。而教師,作為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基石,其所應具備的媒體素養更成為整 個媒體素養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在當代的各種媒體形式中,電影媒體可說是最具有 代表性的一種現代媒體。研究者有鑑於電影與教育工作之間的密切關係,除了贊同當 代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將電影視為公共教育學(public pedagogy)的主張 外,也認為在許多教育電影中所呈現出來的教師形象或是所謂的「好萊?模式」 (Hollywood Model)可以成為當代社會中教師省視自身形象的一個有用線索。 本研究所主要採取的研究方法為進行團體深度訪談的焦點團體訪談(focus group interviews)。雖然焦點團體在傳播、行銷與企業、廣告方面甚常使用,但許多學者認 為其也可以應用在教育及心理學領域。本研究在進行的步驟上大體上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蒐羅具代表性的教育電影的階段;二是實地研究亦即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的階段。 在蒐集影片的初期,本研究擬先邀請部份國內教育學者推薦教育影片,然後再參考國外 相關文獻中所介紹分析之重要教育電影,最後篩選分類。之後,研究者擬依照各片的內 容主題進行初步區分,並與其他專家學者共同篩選出5-7 部代表性教育影片,而以這些 影片作為焦點團體訪談中討論的主要方向。在執行焦點團體的第二階段中,是以現職學 校教師為訪談對象,研究者會先徵求選擇6-8 位現職教師(其中包括新手及資深教師)參 與組成焦點團體,開始進行團體訪談。在每次訪談前均會放映教育電影,以提供參與訪 談者省思的素材與空間,然後再進行深度的討論。這類的焦點團體在研究期間將會進行 5-7 次左右,每次討論時間約為90 分鐘。最後研究者會將討論結果紀錄下來並予以整理 分析,以期瞭解現代社會的教師如何看待電影中所表現的教師形象,甚至挖掘出隱藏於 電影之中的政治及社會意涵。最後,研究者會再根據各項研究結果寫成研究報告。

Description

Keywords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