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餉與清廷的新疆治理(1759-1884)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0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文主要從協餉的角度探討清廷對新疆治理政策的轉變。由於新疆位處西北國防上的重要位置,所以清廷把新疆納入版圖後,不得不派大軍駐守,實施以伊犁將軍為首的軍府統治政策,同時對當地人民採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惟新疆當地的稅收不足,每年都需要從內地協濟兵餉,故協餉對新疆而言實有軍事國防上的重要意義。但是隨著太平天國的爆發,內地各省在自顧不暇或是道路受到梗阻之下,欠解協餉的情形日益嚴重,至同治初年甚至出現分毫不解的情況,而協餉的無法到達,終於成為新疆回變爆發的原因之ㄧ。後來還是靠著向華商和洋商借款,使餉源能大量而及時的解到,再加上內地局勢的逐漸恢復穩定,清廷才有機會再度征服新疆。針對新疆長期需要協餉的情況,朝野官員學者曾多所討論,他們的意見大致可分成兩個不同立場,其中一派認為新疆耗餉,又無益於中國,故應該讓其自治,採取羈縻的統治方式即可;另外一派則認為新疆並不耗餉,而且土地豐美,只要加強開發,需餉問題就可獲得解決,後者的立場通過嘉道年間西北史地學研究的興起,累積成豐富的學術資源,並且在最後形成以左宗棠為代表的建省主張,同時得到落實。

Description

Keywords

協餉, 撥解, 新疆, 陜甘新回變, 西北史地學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