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學指標內涵與評鑑工具建構

dc.contributo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劉潔心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晏涵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邱詩揚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廖梨伶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廖靜宜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4-12-02T06:36:52Z
dc.date.available2014-12-02T06:36:52Z
dc.date.issued2006-09-1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發展一大學校院環境教學之指標系統與評鑑工具,主要可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乃延續已發展之「我國環境教育指標系統」,選取當中與教學相關的重要層面與指標為主要評鑑指標,包括「教學環境(輸入)」、「基本教育專業能力(過程)」及「環境教育內容能力(輸出)」三大領域,分別為「資源」、「課程教學」及「環境素養」等三個層級,經由文獻分析、專家深入訪談等方式,建構出完整且有具體內涵的環境教學評鑑工具。第二階段則於初步完成評鑑工具後,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邀請資深環境教育專家針對本評鑑工具之評鑑項目利用階層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進行評鑑項目之權重分析,以作為本評鑑工具評分之用,結果發現在大學校院環境教學評鑑中「課程教學」與「環境素養」兩層級所佔的權重比例較高,皆為39.5%,而「資源」僅佔了21.0%。此外,更以本評鑑工具進行全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教師現況普查 (母群體為1285人,回收有效樣本為522份,有效回收率為40.62%),調查結果經加權轉換後平均得分為71.51分(滿分100分)。之後,則召開專家座談會,邀請專家依據其專業看法並參照現況普查的資料,逐題訂定使用本工具之標準以及優、良、可、差之層級分數。其結果經過加權轉換後,訂定標準為80分(現況已有25%已達標準),而得分90-100分者為「優」(現況約有5%為此層級)、80-90分者為「良」(現況約有20%為此層級)、70-80分者為「可」(現況約有30%為此層級)、70分以下者為「差」(現況尚有45%為此層級)。本研究在環境教學評鑑工具之建構過程與結果,可提供環境教育相關教學者、研究者及決策者做為實施環境教學評鑑之參考,且本研究所訂定的標準與層級分數,可作為各大學校院校內自行評鑑或校際評比,及政府相關機關定期追蹤我國大學環境教育實施成效之參照,以分析其趨勢,指引環境教育的未來走向。zh_tw
dc.identifierntnulib_tp_A0601_02_078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9634
dc.languagezh_TWzh_TW
dc.relation2006 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國際研討會暨環境教育學會年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zh_tw
dc.subject.other環境教學zh_tw
dc.subject.other評鑑工具zh_tw
dc.subject.other指標內涵zh_tw
dc.title環境教學指標內涵與評鑑工具建構zh_tw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