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政府在美僑社的僑務工作(1949-1960)
dc.contributor | 王秀惠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彭佩琪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0:26: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7-22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0:26:07Z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探討在冷戰的背景下,以國民黨政府和美國華人的兩種不同角度看僑務工作和反共宣傳。文中觀察國民黨政府在美僑社所扮演的角色,保僑工作與反共宣傳的效果,以及僑務和外交的關係。 除了第一章緒論與第六章結論外,論文分成四章。第二章為背景章:介紹二次大戰結束後的中美關係、冷戰下美國國內的反共氣氛,以及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如何因應冷戰氛圍而實施僑務政策和海外工作。 第三章分析美國華人成立的反共組織。1950年代,華人組成「華僑反共救國總會」、「華僑聯合救國總會」、「全美華人福利總會」等反共組織。這些反共組織,是呼應美國國內的反共風潮而起,一方面表達華人反共訴求,另一方面也表示對國民黨政府的支持。國民黨政府和這些反共僑團保持連繫,運用其力量在僑居地作「國民外交」或反共宣傳。 第四章探討黨報在僑社的宣傳與影響。海外黨報是國民黨政府爭取華人支持的良好管道,但僑社有許多不同立場的僑報,欲圖表達自身的想法並反駁政府的宣傳文章。當政府宣傳越多,更顯現出僑社的分裂。美國華人厭煩長期的宣傳戰,將希望轉向融入美國。不過,支持國民黨政府的華人接受宣傳後,也給了國民黨政府及時幫助。 第五章論述保僑工作之為難。保僑是僑務工作的一環,國民黨政府推動此項工作時,常和外交發生複雜連結。雖然中美同屬民主陣營,但國民黨政府在保僑工作上有其困難之處。國民黨政府一方面不希望開啟華僑被驅撥至台的先例,另一方面又要和美國維持外交上的友誼關係,而需在遣僑問題上有所退讓。如何拿捏得宜,成為國民黨政府的一大考驗。 本文結論方面,提出以下論述。有關國民黨政府在美國僑社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完全隨心所欲。國民黨在僑社的活動,大多是由僑社具有黨員身份的僑領辦理。要評估國民黨政府的影響力,須瞭解宣傳指令和實際辦理情形是否有落差,才能評估成效。這個問題仍有討論的空間。只能說冷戰的氣氛,使國民黨在美推動反共活動更為容易。 然而,這段時期,台灣和美國都是以各自國家的安全和利益為最高原則。當遣僑和外交有所衝突時,外交成為優先考慮的條件。國民黨政府一方面要面對美國的壓力,另一方面受到美國華人的責難,有其兩難之處。反共雖然是國民黨政府和美國的共同訴求,但反共宣傳在1950年初期只發揮有限的效用,無法完全去除美國社會對華人可能連結中共的疑慮。另外,華人的反共活動受到國際氣氛和美國的左右,轉為在地化,顯現華人受到僑居國的影響比母國更大。 國民黨政府利用反共宣傳希望能得到美國華人的支持,並凝聚僑社。但反共訴求並未能促進僑社團結,反而使僑社分裂。各種報紙的言論加深不同立場華人的對立。有些華人對於這些紛爭感到厭倦,不再關心中國的政治問題,加上美國的移民限制逐漸開放,希望能修改移民法律,取得美國籍,融入美國社會,更顯示出其轉向在地化的趨勢。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422021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4220214%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455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僑務工作 | zh_TW |
dc.title | 國民黨政府在美僑社的僑務工作(1949-1960)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n069422021401.pdf
- Size:
- 1.72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