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後殖民理論分析鄧南光紀實攝影作品之研究
dc.contributor | 吳祖銘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高心茹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KAO, HSIN JU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4T08:53:00Z | |
dc.date.available | 2015-8-13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4T08:53:00Z | |
dc.date.issued | 2013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鄧南光(1907-1971)對台灣早期的攝影發展深具貢獻與影響,其留日就學的背景奠定了日後紀實風格之攝影特色,為台灣早期紀實攝影的關鍵人物之一。 紀實攝影之重要意義在於透過鏡頭了解人的生活方式,認知社會之意識型態層面,闡明人文關懷與文化省思。鄧南光的創作歷程橫跨日治時代皇民文化及台灣光復後時期,反映其攝影題材的多元性,不僅著重社會紀實風貌和新竹北埔客家民情等議題,同時具有人文情感關懷之特色。 由於鄧南光之創作時代背景與特色,本研究試運用後殖民理論,觀察鄧南光紀實攝影作品中的後殖民現象。依據《鄉愁.記憶.鄧南光》(張照堂,2002)一書中之分類,研究範圍侷限於「戰事切片」及「酒室風情」之類別,假設這些作品存在當時社會中的後殖民現象,探討其中之文化意涵。 本研究發現「戰事切片」系列作品中所存在的皇民化現象,可發現台灣人對日本文化的認同根深蒂固,也看出當時台灣大多數的人民,對民族認同及自我身分定位的混淆。另外,透過鏡頭觀察「酒室風情」系列作品,凝視這些女性的風華與黯然,也記錄著於父權體制的時代,男人與生俱來即擁有各種權力,享有如帝國主義般的優勢,女性則似Edward Waefie Said論點中的他者(other),淪為被殖民國和附屬者。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圖文傳播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772012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7720124%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9798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鄧南光 | zh_TW |
dc.subject | 紀實攝影 | zh_TW |
dc.subject | 後殖民理論 | zh_TW |
dc.title | 運用後殖民理論分析鄧南光紀實攝影作品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f Applying the Postcolonial Theory to Analyze the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of Deng Nan Guang | en_US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n069772012401.pdf
- Size:
- 2.59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