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前十字韌帶重建者單腳著地反彈跳之勁度與不對稱性分析
    (2023) 曾淯廷; Tzeng, Yu-Ting
    目的: 探討無重建運動員與前十字韌帶重建之運動員,進行單腳著地反彈跳時,其垂直勁度、髖、膝及踝關節勁度的不對稱性差異,及重建者健患側上述參數的差異。方法: 招募10名無重建與10名前十字韌帶重建的運動員;使用10部Vicon紅外線攝影機 (200Hz),1塊Kistler測力板 (1000Hz);參與者從30公分高的木箱,進行3次成功的單腳著地反彈跳;計算第一次觸地至質心最低點的垂直勁度、髖關節勁度、膝關節勁度與踝關節勁度,再進行對稱性指數的計算;統計方法以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組別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前十字韌帶重建者垂直勁度,分別與髖、膝及踝關節勁度的關係,再以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重建者兩側垂直勁度與髖、膝及踝關節勁度的差異 (α = .05)。結果: 無重建與重建者垂直勁度對稱性指數有達顯著差異 (p = .041),對稱性指數分別為108.2 ± 9.0與99.0 ± 8.6,而兩組人的髖關節勁度對稱性指數也達顯著差異 (p = .011),對稱性指數分別為72.3 ± 21.5與108.5 ± 32.7;重建者垂直勁度對稱性與下肢三關節勁度對稱性皆未達顯著相關 (p< .05);重建者其非重建側與重建側之垂直勁度、三關節勁度皆未達顯著差異 (p < .05)。結論:兩組人中非重建者對稱性較差,非慣用腳有較大的垂直勁度,與較小的髖關節勁度,如此落地模式可能會增加受傷的機率;重建者的三關節都是影響身體落地時受力的關鍵;重建者雙側的各個勁度數值沒有顯著差異,但膝蓋的角度及力矩顯著較小,此特性可能會增加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
  • Item
    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與老年人立定垂直跳表現之影響
    (2017) 柯柏任; Ko, Bo-Jen
    中老年人與老年人隨著年齡慢慢增加,身體機能也慢慢衰退,研究指出65歲以上的老年人,身體的肌肉量會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因此造成下肢機能的衰退,進而影響到日常功能性動作的完成,也會增加日常生活中跌倒的風險,而跌倒此一因子對老年人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可能造成長期臥床,更有甚者就此不起。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慢慢廣為大眾所接受,欲降低老年人生活中功能性的退化,研究指出適度的運動可減緩老年人肌肉退化,而太極拳因結合吐納呼吸、拉筋伸展與可自由調整運動強度的特性,為適合中老年人與老年人的運動。過去研究中老年人與老年人太極拳的相關研究中,較缺乏各關節力矩與功率的相關研究,且立定垂直跳常被用來做為下肢檢測的便利性方法,因此本研究擬採用立定垂直跳動作為研究工具,並利用高速攝影機(Vicon MX13+, Germantown, Oxford, UK, 250Hz),測力板(Kistler 9281, Kistler Instrumente AG, Winterthur, Switzerland, 1000Hz),肌肉電訊號(Noraxon U.S.A. Inc., Arizona, USA, 1500Hz)等儀器收集身體活動資料,經過分析後,所得參數使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統計分析(α = .05),如達差異則利用bonferroni法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年齡會帶來退化的結果,而太極拳族群與健康休閒族群相比有較佳的跳躍能力;下蹲期時太極拳族群有較佳的下肢關節活動度;起跳期時的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普遍為太極拳族群優於健康休閒組族群;著地時則為中老年人有較好的表現,太極拳族群則在下肢勁度有較好的表現。依照本研究結果,鼓勵中老年人與老年人可以規畫長期規律的參與太極拳運動,以訓練下肢各肌群力量,期望減緩下肢肌肉因老化所造成的退化,除將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程度減低外,並希望可降低中老年人與老年人跌倒發生風險。